消化道出血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医师节特别报道当回老总,一位医生 [复制链接]

1#

在医院里,有一种医生被称为“老总”,他们收治病人,记录病程,临床操作,日夜不歇地守护着病人的健康。

每个医生从住院医师晋升至主治医师前,都必须经历一段当“住院总”的时光。医院的一个岗位,需要24医院待命,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住院总是名副其实的“总住院”。

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在医生“修炼”的道路上,当回“老总”是一道必然要跨越的门槛。

 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峰

“在最有冲劲的年纪,啃下最硬的骨头”

刘峰

刘峰小时候很羡慕当“老总”,在老家湖南能够被称为“老总”,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一开始被称呼老总,仿佛自己真当老板了,距离有钱人的梦想不远了。然后,不用辅导小孩作业了,不用和老婆吵架了,加班费也增多了。”

医院当上“老总”后,刘峰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他心中,住院总的真实涵义是这样的:“电话变热线了,24小时开机且随时有人找了;睡眠有障碍了,还有点神经衰弱了,白头发变多了,皮肤变差了……”

住院总,顾名思义,就是一天24医院的医生。按照要求,住院总医师每周要有6天甚至7医院,医院临床一线。需要参与或负责处理的事情包括:病房接诊、查房、手术、教学、紧急处置患者危急情况、随时应对全院紧急会诊、临时处理病房各种行政事务……

谈起几年前的“老总”生涯,刘峰也有不少感慨。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住院医师基本是昼夜不停连轴转,随时会被电话去帮忙,“一直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状态,特别是之前疫情紧张期间,电话一响起,随时需要切换进入‘作战’状态。”

住院总的工作,苦且累着。但在刘峰看来,住院总也是一个和患者近距离接触的职位,这也加深了对医患关系的认识。“每天和行行色色的患者打交道,也让我认识到医生提供的其实只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患者是被服务的对象,双方应该都将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

一名慢阻肺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过脑卒中,后来顺利康复出院。有一天回来复诊,在走廊遇到了刘峰,非常热情地过来和他打招呼并表达了感激。“面对患者的感激,总会想着自己要做得更好一点。”刘峰说。

忙碌与压力,也带来了成长。“现在回忆起来,这是我进入临床之后成长最快的一段时光。”刘峰说,在最有冲劲的年纪,啃下最硬的骨头,是一名好医生的必经之路。

妇产科医师朱小青

“想要独当一面,这种经历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朱小青

如果说刘峰是住院总“老将”,朱小青则是一名“新兵”。今年2月27日,朱小青开始了住院总时光。当时,她的小孩刚刚一岁多。

她开始了一个星期回一次家的“闭关修炼”。很快,她开始面临第一关“挑战”,因为回到家后宝宝不再喊妈妈了,陌生了。好在,家里人都很支持她的工作。

成长的道路并不会因此中断。妇产科的“住院总”比较特殊,因为宝宝出生并不分白天黑夜,所以经常是从下午2点上班,一直忙碌到第二天早上交班,医院宿舍睡个囫囵觉,然后开始新一天的冲刺。

对一名妇产科的住院总而言,经常要做待产孕妈们“临门一脚”的决断者,这是挑战,更是责任。“例如羊水不好、产前进展不好、胎心有变化等,这些时候,我们要对病情有精准的判断。”

例如,一些待产的孕妇宫口已经全开,但宝宝胎心却突然出现变化,这时候可能需要进行紧急分娩。那么,是顺产分娩还是紧急剖宫产?当孕妇和所有家属都把焦急等待的目光聚焦在你身上时,这种压力可想而知。

“最紧急的状况是,曾经有孕妇甚至来不及送去手术室,直接就在产房里进行了紧急剖宫产。”朱小青说,面对这种“千钧一发”的病例,医生扎实的基础、经验以及应急能力,都是保障患者安危的关键。而这种经历,对于日后想要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医生,是弥足珍贵的。

作为妇产科的住院总,她有时还需要随救护车紧急出车。印象深刻的一次出车,是一名宫口全开了的孕妇,羊水已经破了,而且还有脐带先露的迹象,状况十分危急。这名孕妇住在楼梯房的4楼,如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医院?她赶紧喊来孕妇邻居,连同孕妇家属一起用床单,将孕妇搬运到救护车上,医院启动了紧急剖宫产程序。最终,孕妇和宝宝都平安无事。

尽管经常发生“惊心动魄”的突发事件,但朱小青却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产科每天都能和大量新生宝宝打交道,这是一件既喜庆又让人高兴的事。”

脑科二区医师徐志健

“作为一名90后,该到我发光发热的时候了”

徐志健

对于徐志健而言,住院总的经历来得有点像“赶鸭子上架”。通常,医生都是几年后才开始住院总的生涯,而徐志健的“住院总”却在来得比较突然。

都说与脑血管打交道的医生,是铆足了劲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使者。他们的每一通急救电话,都是连接生命的希望;每一次奔跑,都是朝着生命的方向。

脑科二区工作辛苦,不仅要和所有住院总一样应对普通会诊和急诊会诊,还有一个特别繁重的任务,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的救治工作,“绿色通道的任务要比其他会诊重好几倍。”

脑卒中绿色通道,是脑卒中患者的生命通道。在人口老龄化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急性脑医院接受抢救。

去年底,由于天气寒冷,脑卒中患者增多。徐志健曾经连续4个晚上工作到天亮。“虽然年轻力壮,但还是有点扛不住,很辛苦,头痛。”

这种超强度工作经历,让他对现在的工作游刃有余,他在这种磨砺中迅速成长。

“当‘老总’的第一个月,处理一些会诊病人时常遇到一些之前没有经历过的状况,只能打电话和上级医生沟通。现在,我已经能够全程负责绿色通道的救治工作,绿色通道每个月大约接诊例抢救,三分之一是我参与处理的。”徐志健说。

“之前有个六十来岁的老人,急性脑出血,生命垂危,经过绿色通道的抢救后,现在已经能够讲话,手脚也能够恢复活动。”徐志健说,当时一大早5时多赶到了急诊来处理这个病例,现在看着老人恢复了健康,觉得苦一些是有回报的。

“作为一名90后,该到我发光发热的时候了!”徐志健说,90后当“老总”,意味着这波奔三的人开始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了,“我们可能想法更独立,也比较有主见,这些都是90后可以发挥的优势!”

心内科主治医师阮芸

“住院总时光是从医生涯里必须有的进阶课”

阮芸

心内科,同样是一个经常面临“生死时速”的科室,和急性脑梗一样,急性心梗的抢救也有着宝贵的时间窗口,稍有拖延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由于工作量大,心内科的医生多以男性为主,阮芸却“女汉子”般的加入科室,顺利度过了作为住院总的近一年时间,即将为这段职业生涯圆满画上句号。

回望住院总的时光,阮芸回答干脆而坚韧,“科室的会诊量大,基本上每天都有二三十个会诊病例需要处理。”

今年4月,长期的冲刺让她的身体突然亮起了红灯,在持续的急剧腹痛腹泻后,在深夜三点多她的人生中第一次拨打了,医院,确诊为消化道出血。

“我们在和患者宣教时,经常会告诫他们作息要规律,长期熬夜会让急性心梗和猝死的概率明显上升。”阮芸说,没想到自己却成为了经常需要熬夜的人。

但是,她并不消极抱怨。这段住院总时光,对她而言同样是从医生涯里必须有的“进阶课”。她曾经处理过一个急救患者,因为病情危急,平时需要十至二十分钟的心包穿刺抽液,她用了2分钟就成功完成了,“心内科急症很多,抢救成功了会很有成就感。”

这种专业的成长,也让她收获了丈夫的理解甚至是崇拜。有一次,丈夫陪着她正在病区输液,病区里一名患者突发心脏疾病,生命垂危。管床医生是她的师妹,刚好离她很近,赶紧请求她的协助。她举着毫升的盐水,来到患者面前指导师妹紧急施救,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这名年近八旬的患者成功得到了抢救。

在一旁的丈夫亲眼看着现场施救的她,突然觉得她的形象非常高大。“真正看到你治病救人后,觉得你的选择是对的。”这是丈夫事后对她说的话,言语中满是自豪。

不过,她早已习惯了这种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时刻,“感谢家人的理解,这就是我们医生的常态。”

刘秋宜

彭可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