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苯甲酸,又名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溶于乙醚、氯仿,水溶液呈酸性。
阿司匹林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抗血小板聚集及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作为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以及释放反应。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防治,从而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
第二、解热、镇痛的作用,阿司匹林可以扩张脑血管,有效缓解头疼。发烧时服用阿司匹林,可以作用于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让体温恢复正常而起到退烧的作用。
第三、抗炎的作用,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常用于风湿类疾病的防治,比如风湿性关节炎服用阿司匹林后可以使炎症减轻,疼痛等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好转而达到消炎的目的。
神药阿司匹林“跌下神坛”?
阿司匹林被用作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但是美国预防工作组发布声明:60岁以上人群不应该服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这是不是意味着阿司匹林“跌下神坛”?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可以和血小板上的环氧酶结合,达到抑制血小板凝聚的目的,当斑块发生破溃时,就会阻断血小板凝聚的可能,从而降低血栓的发生。
但是阿司匹林是一把双刃剑。医院郭艺芳教授提及这种争议一直存在:一方面它可以降低血栓发生风险,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出血事件——
年的三项大型临床研究以及一项荟萃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后,虽然血管事件有所降低,但出血并发症明显增高,功过相低。
随后《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的大型荟萃分析也提到,无心血管病人群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功不抵过。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更新并颁布新版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的推荐声明,专家组就无心血管病史人群应用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心血管死亡率,以及阿司匹林不良事件风险、预防结肠癌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估,具体结论如下:
10年心血管病风险≥10%、年龄40~59岁,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净获益很小;无出血高危因素且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者,有可能获益;不推荐≥60岁者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综合分析,阿司匹林仍然运用于预防血栓方面,但是具体要怎么服用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当然这样的问题应该咨询专业医生才能避免身体出现副作用。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哪些副作用?医生说出实情
1、过敏反应
特异体质者服用此药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其发生率约为20%,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
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是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环氧化酶之后,堆积的花生四烯酸经另一途径生成了大量的过敏介质所造成的,可伴有荨麻疹或喉头水肿,用皮质激素有效,但常规抗过敏药肾上腺素的疗效不佳。
2、胃黏膜损伤
阿司匹林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多数患者服中等剂量阿司匹林数天,即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长期服用本药者溃疡病发率高。
阿司匹林能透过胃黏膜上皮脂蛋白膜层,破坏脂蛋白膜的保护作用,于是胃酸就可逆地弥散到组织中损伤细胞,致毛细血管破损而出血。
阿司匹林已证明能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胃黏膜上皮脱落增加并超过更新速度,加重溃疡的程度,使胃黏液减少。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肝损害
阿司匹林所致的肝损害,在国内报道较少,有资料表明:当血清阿司匹林浓度下降后,转氨酶也恢复正常。药物引起肝损害可能与肝细胞中*或过敏反应有关。
4、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
阿司匹林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作用,未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脏合成,能抑制环氧酶的活性和减少凝栓质A2的形成,阻止血小板聚集,使其不易放出凝血因子,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
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病者,在临床上有出血倾向或者近期有脑出血病史者不宜服用本药。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在早产儿中常出现脑损害如脑出血等。阿司匹林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
5、肾损害
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长期大量服用该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
6、神经精神症状
用抗风湿剂量时,在治疗开始的~4天,有时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
吃阿司匹林忌什么食物?
——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阿司匹林属于解热镇痛药,同时还可以抗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血栓形成。如果患者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蒜等,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由于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血小板凝集作用减弱,血液不易凝固,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出血的情况。
另外,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也不能喝酒,因为酒精会使胃酸分泌增加,如果与药物相结合,会损伤胃黏膜,严重者可引发胃出血。
——含糖多的食物
含糖多的食物例如西瓜、葡萄、巧克力等,由于食物中含糖量比较多,糖类物质会在机体内形成复合体,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
如果患者吃阿司匹林期间食用含糖多的食物,会导致药物吸收不良,不能够达到治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