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名医话养生东方卫视名医话养生
进博会期间,
大家出门要带好口罩,
注意防护!
疾病一般都是从我们体内发生
除了通过医学手段检测
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
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呢?
答案就是
可通过观察便便的颜色!
更好地了解身体状况!
便便的颜色
医生告诉你
当我们的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尤其是我们的消化道出现状况的时候,譬如:肠道炎性病变,肠道肿瘤等等,我们的大便就会出现变化。
你要是想知道肠内的情况,就可以观测排出的大便。大便就像镜子,可以照出肠内环境,借此了解我们的健康状况。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三种便便的颜色
你有遇到过吗?
便便浸泡在红色的水里
出现黑色的便便
还有*中带有红的便便
这三种便便的颜色
会分别代表什么问题呢?
1.便便在红色的水中
这样的便便一般是由于肛裂或是痔疮等肛周疾病造成的。
因为肛周疾病一般都容易出血,所以会把水染成红色。
这种情况严重的话需要就医,但其实算是三种颜色里危险系数最低的。
2.黑色的便便
这样的便便代表的健康问题要比第一个严重,也叫柏油样黑便。
这有可能是上消化道出了问题,可能是胃或右半结肠出血,主要是铁离子在胃酸和肠道菌群作用下形成硫酸亚铁,所以是黑色的,出血>50ml,即为黑便。
消化道内出血的位置越高,则大便的颜色越深,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去看医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也是可以癌变的,所以要重视。
3.颜色正常但中间交杂有暗红色
这样的便便如果你不仔细观察,可能觉得是健康的。
但其实危险隐藏在其中,这有可能是肠炎或是肠道息肉在作怪,肠炎糜烂或肠道息肉出血后被粪便裹挟,会出现这样的便便。
因为被裹挟在中间,比较不容易被发现,但如果你忽视了这样的现象,可能会转变成肠道肿瘤!
所以如果你发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这种情况的的缘由。
便便颜色与饮食有关
除了以上三种颜色,正常大便的颜色一般情况下是*色、*褐色或棕色。
当然大便的颜色与我们吃的东西有关,也就是说出现颜色的异常,不一定是疾病引起的,可能某些食物或药物引起大便颜色的改变。
如果大量摄入红肉类食物者大便为黑褐色。
摄入过多绿叶菜,大便为暗绿色。
食用巧克力、咖啡较多者,大便为酱色。
食用番茄、火龙果、西瓜者,大便为红色。
食用黑芝麻者,大便为无光泽的黑色。
服用药用炭、铋剂、铁剂、中草药等,大便可成无光泽的灰黑色。
口服硫酸钡,大便是白色;口服利福平,大便是橘色。
当大便颜色出现异常,我们应该先在自己的饮食里找原因,如果不能找到原因,那么就需要求助医生了。
便便的形状
除了便便的颜色以外
便便的形状也有讲究!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
自己的便便突然变细变扁了
请一定要注意!
因为如果我们便便有变细变扁的形变,说明我们的肠道也出现了形变。
比如左半结肠内有癌变就可能导致大便变形,因为左半结肠比较细,只要有形变就会挤压便便改变它的形状。
而且通常左半结肠癌发现比较早,预后就会比较好。
直肠也是肠癌最高发的部位,约占整个大肠癌的70%以上,直肠内发生癌变,也会导致便便变细,如果不及时发现治疗,癌肿发展到晚期,预后会很差,所以一定要注意。
腹泻和便秘
除了颜色和形状
我们平时遇到便便最多的问题
应该就是腹泻和便秘
腹泻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
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正常人每日大约有9L液体进入胃肠道,通过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最终粪便中水分仅约~ml。
若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产生腹泻。
腹泻的原因很多,根据原发病不同,伴随症状也不一样,需要尽早就诊。
便秘
比起腹泻,便秘可能更常见。
一种情况是,如果你的便便是很干的颗粒状,那说明它已经在你的肠道内存在了小时左右,也就是3天以上没有排泄,即为便秘。
而另一种情况是自己经常忍住不拉,而忍住不拉会让直肠中的粪便重返乙状结肠,其所含的水分继续被吸收,也会让粪便越来越干,等再排便的时候就成为干便或秘结,导致便秘。
因此经常忍便也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所以最好不要忍便。
正常的便便
小A
那正常的便便是怎么样的呢?
医生告诉你
判断便便是否正常,是有标准的,接下来给大家介绍正常的便便是怎样的。
判断正常大便的标准:
1.颜色:*色,*绿色,*褐色。
2.频率:每天2-3次,或2-3天1次,我们都认为是正常的。
3.重量:每次-克,以细粮肉食为主,大便细腻而量少;进食粗粮、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大便量多。
4.形状:香蕉状,含水量60%-75%。
5.密度:分2-3段排出,在水中或沉或浮,浮在水面上主要是因为大便含气量高。
6.时间:排便时间一般小于10分钟,无需费力,无排不尽感。
多观察便便的颜色、形状
可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日常生活中,
要看好这张健康晴雨表,
时刻关爱自己!
今日专家
柯重伟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医院普外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结直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