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年底,各种应酬饭局应接不暇,无酒不成席,这时的饭桌上酒是少不了的。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中国列为世界酒精“重灾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均高于吸烟。
我国每年死于酒精中*的人数超过11万人,因酒致残人数超过万人。
常见的感冒药与酒都有什么反应呢?
扑热息痛+酒=肝肾*性增加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本身就存在肝肾*性,饮酒后,乙醇会增加扑热息痛里N-乙酰-对苯醌亚胺增加,此物质具有剧烈的肝肾*性,所以吃扑热息痛后饮酒,增加肝肾功能衰竭的风险。
氨咖*敏胶囊+酒=心悸
氨咖*敏胶囊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而酒精有抑制神经中枢、扩张血管的作用,两者再体内相遇,不是互相抵消,反而是起到叠加效果。
导致心跳加快,血循环加快,心脏负担加重,易发生胸闷气短,心悸,心脏缺氧等症状,加大急性心脏病的可能。
头孢氨苄+酒=双硫仑样反应
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双硫仑,其实它是一种戒酒药,因为吃了此药,即使喝很少量的酒,也会产生严重的身体不适,以此达到戒酒的目的。
头孢中含有甲硫四氮唑基团,此物质与酒结合,就会产生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面部潮红,视觉模糊,结膜充血,头晕恶心,呼吸困难,严重可发生心肌梗死,急性肝损伤,急性心衰甚至惊厥死亡。
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去痛片等解热镇痛类药物和酒精均对胃肠黏膜有刺激及损害作用,两者合用极易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或使溃疡病复发,导致消化道出血,所以吃消炎药期间不要喝酒。
抗生素头孢类、甲硝唑类药物会与酒精发生双硫仑样反应,会出现脸红、视觉模糊、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嗜睡、头痛、心慌胸闷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抑制、休克等反应,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所以吃抗生素期间不要喝酒。
服用消炎药喝酒更易醉
因为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在体内转化成乙醛,乙醛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酸,然后再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而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体内会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酒精在体内转化成乙醛后不能排出,乙醛对身体有害,用药者饮酒后5-10分钟即可发病,反应持续时间从30分钟到几个小时,出现很难受的醉酒样反应。
主要表现为面部发热、面色猩红、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严重者可出现出汗口干、呼吸困难、视觉模糊、恶心呕吐,甚至出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
这种表现常发生于服用先锋霉素、甲硝唑、痢特灵以及双胍类和磺脲类降糖药等药物又同时饮酒者。如果是不会饮酒或酒量很小的人,反应更为严重。静脉用药后的反应,会比口服用药更快速和严重。
另外,酒精促进血液循环,会加速一些药物的吸收,简单地说就是如果服药过量很容易引起中*,药物主要经肝肠循环,在肝中代谢,如果这个时候喝酒会加重肝脏负担。
头孢菌素类药物及双胍类和磺脲类降糖药成分会抑制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造成酒精在体内蓄积,损伤肝脏、肾脏和心脏等器官,引起机体的*性反应。
饮酒过量的危害
心脏病的高发
曾有报道称,少量饮酒对心脏有益处。但是系统评价(多样性研究和分析)表明,适度饮酒对于心脏并没有益处,或者益处非常有限。
即使能够识别出存在对心脏的保护作用,那也是非常少量的饮酒(例如:每隔一天饮用一个标准杯的酒水)。有证据表明,酒精与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密切相关。
对自身的伤害
饮酒将影响人们判断能力、反应时间,甚至出现一些冒险行为,饮酒后人们经常会出现摔跌、溺水、交通事故和暴力侵犯。
神经精神疾病
饮酒相关的精神健康状况包括:抑郁、自残和自杀,神经精神疾病状况可能涉及到酒精依赖和滥用。研究证据表明,饮酒对于大脑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饮酒产生大脑损伤的证据已得到了证实。
更多阅读:
得了甲状腺结节,就必须远离碘吗?吃无碘盐还会甲减吗?一文解惑
甲状腺结节为何会找上你?5个因素,是结节“钟情”你的直接源头
肝病患者3个表现日益“消减”!祝贺你,意味着肝可能在慢慢变好
糖尿病控糖的10大误区,80%以上糖友都深陷其中,现在纠正还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