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山地区的一些县市,保留着一个风俗,就是人必须在咽气前穿好敛服,并移到用高粱杆捆扎成的凉床上,如果在咽气以后再穿敛服移到凉床上(停尸床)被视作不吉利的事情。在这里的传统说法里是这样解释的,应该让先人穿好敛服,让逝者整齐干净的离去,如果咽了气再穿,则被视为没来得及穿衣服,死者是光着身子离世的,这个流传多年,具体来源不太清楚。
为了维持这个传统习俗,很多老人因病住院时,都会在病重时反复找医生确认有没有希望,如果没有恢复的希望,家人会在病人没死前拉回家,目的就是能够在死者咽气前能够穿好衣服,提前移床异箦。我做乡村医生时经常被请到病重的患者家里,不是为了治疗,只是想让我给判断一下还能坚持多长时间,什么时候穿敛服(俗称装裹)?什么时候移到凉床上?有时候家人也会请村里有经验的老人给看看。因为曾出现过穿好敛服,移到凉床上,病人没有死,反而慢慢醒转的事情发生。更多的是,因为判断失误,敛服没有穿好,也没来得及移到凉床就咽气的,这样的话,一些迷信思想严重的家人会十分懊恼,成为心结,甚至老人死后几年都会做噩梦,梦到老人光着身子来责怪子孙。停床也是一样,必须在咽气以前停在凉床上,如果老人死在炕上(北方都有火炕),用本地俗话说叫,算是儿女不孝,让老人受罪了。
我查阅了一下古籍,《礼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曾子就快死了,书童说他铺的席子花纹样式,只有士大夫才能铺,普通人是不能用的。别人纷纷指责书童,曾子睁开眼说,书童说得对,虽然快要死了也不能越礼,他命人把自己移到普通的席子上去,刚刚移到竹席上,曾子就咽气了。此后有些人就用异箦来形容人快要死了。这个移床的风俗是否与此有关上还不能确定。
说起来我还经历过一个特殊案例。老人肺心病心衰,在本地卫生所(卫生院)输液治疗,结果越来越重,老人上消化道出血,吐血以后昏迷不醒,医院,医院当即下了病危通知,第二天老人仍然昏迷不醒,生命体征微弱,医生说没什么希望了,于是家人把老人拉回家准备后事。我照例被请去看看还能坚持多长时间。什么时候穿敛服停床合适?经我检查,老人生命体征虽然微弱,但还算平稳,心衰也不是很严重,我认为老人还有一定回复的可能性,于是家人让我给老人试探性的治疗一下,好了更好,好不了也算尽到心了,经过我的调治,第二天老人苏醒,当晚就能进食稀饭,后又活了两年。
凉床是我们这里的俗称,其时就是人死后没有装棺入殓前的停尸床,传统制作方法是把高粱秸秆用细绳子按照打草帘的方法捆扎,为了定型和承重,中间加两道横向的粱,然后找两个长板凳,把扎好的床排子放在长凳上,上面停放尸体。用完抛弃在路边。现在都改成四腿木板床,有专门操办丧事的人保管,可以重复使用。
《红楼梦》里秦钟快要死的时候,贾宝玉去看他,书中记载‘这时秦钟几经发了几次昏,早已移床异箦多时矣。’
这时的秦钟还没有死,宝玉喊他,他又和宝玉说了几句话,宝玉看到秦钟已经停床,便不禁失声,宝玉的随从李贵还安慰宝玉说“不可不可,秦相公是弱症,未免炕上挺扛的骨头不受用,所以暂且挪下来松散些。哥儿如此,岂不反添了他的病?可见这个死前移床异箦的风俗绝非我地独有,但流传范围却不得而知,百度网友来自天南海北,不知你们那里可有这样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