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东莞卫生健康系统的版图上,目前有4医院正在实施校地共建,分别是: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受大学委派而来的专家,或直接出任院长,或出任常务副院长、副院长。今天起,我们推出《他从大学来》专栏,刻画他们为“健康东莞”建设拼搏的姿态,书写校地共建深入推进取得的喜人进展,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刻。
★★★
年12月29日,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广东医科大学签约,双方联手,在东莞医院的基础上,共建广东医科医院,全力打造东莞东南片区乃至东莞市的卫生健康高地。
这是广东医科大学进驻东莞19年来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医院,广东医科大学要举全校之力支持,希望将其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早日建成高水医院和一医院。
经反复讨论、多方考量,4月26日,重症救治专家邵义明教授受大学委派,出任广东医科医院院长。到8月3日,邵义明已经上任满天,校地共建成效初现,医院面貌焕然一新。
以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为抓手
8月2日,周一,这天上午,医院重症医学科,跟往常一样,听取医生汇报,实地检查危重病人的治疗情况,他非常仔细。自从来到东莞工作,每周一、周五他都坚持查房。他是院长,他更是专家。
5月下旬,广东医科医院连续收治3例特重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邵义明直接上阵,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心血管中心多学科协作,不分昼夜抢救,硬是让命悬一线的危重患者转危为安。
7月中旬,广东医科医院接连收治6例严重热射病患者,病情十分凶险。邵义明迅速组织抢救,其中一例出现严重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他们给予了4次人工肝血浆置换等综合治疗,患者最终成功脱险。
校地共建以来,广东医科医院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急性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为抓手,提升急危重症的处理能力。
邵义明看得很透彻:“塘厦交通便利,病人流失得快,病人来得也快。慢性病、其他复杂的疾病,患者可能选择去别处,但急危重症的救治是刚需,肯定是就近就医,所以,把这块做起来就是当务之急。”
分秒必争的成功抢救,医院的是救治能力质的飞跃。门诊量、住院量稳步上涨,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六大中心”品医院今年发展的首要任务,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现在已经初具规模。
制定奋斗目标,构建学科体系
作为全国重症医学领域学术影响力百强专家之一的邵义明,今年49岁。26年前,刚大学毕业的他踏上绿皮车,从武汉出发,坐到终点站湛江,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海边的晚霞和椰树辉映的浪漫情景吸引他扎根。
他一边在医院工作,一边不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年,34医院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兼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医院发展规划部部长。在行政工作外,临床业务他也从未放下,还要带研究生,他成了“拼命三郎”。
年1月4日,邵义明出任广东医院副院长。1年零4个月后,学校再次选中他,委派他来到东莞。在邵义明看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必须要对大学负责,必须对得起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局的信任。”
医院的建医院中都算一流,但医院内涵建设任重道远,人才、技术、管理、服务离群众的健康需求还有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怎样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实现校地共建的目标,是机遇也是挑战。
邵义明来到东莞后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根据大学和市委市政府、医院的定位,制定奋斗目标。“有了目标,方向才会明确,发展的路径才会明确。我们正医院的‘十四五’规划。”
而另一项基础工作,医院学科建设的“四梁八柱”构建起来。“医院以前的学科体系不健全,很多学科是没有的。我们提出中心化的建设思路,内外科融合发展,这个布局正在推进中,很快就可以完成了。”
人才和患者正在加快“双回流”
4月26日,邵义明上任当日,来自广东医科大学的首批20余名博士、教授同时进驻,博士、教授门诊开诊。这些涵盖内科、中医、耳鼻喉科、骨科、重症医学科等领域的资深专家,成为校地共建加速推进的重要助力。
广东医科大医院。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志嵘多次率领医院进行调研督导。6月4日起,全国知名中医专家、广东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邝卫红每周五上午到广东医科医院坐诊。医院的发展,他还将第一执业地点改到这里。
得益于校地共建,医院开设研究生高级研修班,举办多期临床教学能力培训班,首创建立了“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精准诊疗门诊”,并成为大学“2+2”院校协同人才培养教学基地,积极推进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也是在大学的鼎力支持下,此前的4月15日,甲状腺乳腺中心、皮肤整形美容医疗中心、医院率先挂牌成立。6月29日甲状腺乳腺独立开科,7月1日心血管中心独立开科,7月30日肿瘤中心成立,医院学科实力突飞猛进。
人才是第一资源。广东医科医院着力“筑巢引才”。市委市政府每年支持的万元中,绝大部分都用来招揽人才,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高层次人才还可给予大学编制,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我们还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培管理办法,出台了学科带头人管理制度,这两个文件一结合,医院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体系就有了。同时,我们内外兼修,现有人才符合条件,一样可以享受待遇。”邵义明说。
过去因人才流失严重,被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形容为“流血不止”的医院,现在不但“止血”了,而且,流失的人才回流了,流失的患者也回流了。医院正在成为人才和患者的“聚集地”,而非“集散地”。
办法多过困难,困难都会被解决
学史力行要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开始,群众就医的“急难愁盼”无非是希望就医更便捷、更舒心、更放心。为此,广东医科医院一边进行流程再造,医院环境改善,让服务更顺畅、布局更合理。
而医院行政效率的提升,邵义明坦言,“我们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可能就在这。原先已有的制度要规范,没有的制度要完善,该简化的要简化。说实话,这里面最大的困难是缺人,缺能干、实干的人。”
医院要快速发展,医院的管理理念来武装,这需要时间。“经过近天的努力,大家慢慢跟上了节拍,我相信,再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发展会更加喜人。”广东医科医院党委书记董勇说。
大学的辐射引领作用透过校地共建也正在增强。8月5日,“东莞首届先心病学术沙龙”在该院举行,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省儿童心脏中心主任张智伟教授分享了世界先心病防治先进经验,吸引了众多东莞同行参加。
邵义明参加了这个活动,他深有感触:“先心病的治疗已经可以在怀孕几个月时在子宫内就实施了,这个技术目医院能够开展,通过这样的活动,将最先进的技术引进来,在东莞传播,受益的就是整个东莞。”
回顾这余天,邵义明说,校地共建作为新生事物,大学和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局的目标是一致的,医院发展壮大、行稳致远。就他个人来说,“不言困难,只有目标,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都会被解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汪万里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