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节,天气闷热,加上老年人的一些生理特点,很容易发生中暑,而老年人中暑往往起病重,并发症多,预后比年轻人差,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老年人群为何易中暑
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中暑的早期症状为出汗、头痛、头晕、体温升高、脸色苍白、疲倦、恶心等。
首先,老年人感受能力差,尤其是既往有中风后遗症、阿尔茨海默症、精神障碍者,对高温侵袭的表现不敏感,有的尚未出现这些症状时,就可能已经中暑虚脱了;其次,老年人汗腺散热能力减退,体内热量不易散发,或正在服用利尿剂的老年人体内水分流失更多;第三,一些老年人虽然感觉闷热,却不愿意用空调,这些都是老年人易中暑的原因。
老年人中暑多为非劳力性热射病
通常将重度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上述三种临床类型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虽有所不同,但临床上可有两种或三种同时并存,不能截然区分开来。有人将中暑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
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平素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数小时后发生,患者有大量出汗,心率明显增快,脉压增大,可发生横纹肌溶解、肝、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不全等。
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居住在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中的年老体衰者,表现为皮肤干热、发红、无汗,直肠温度可达40℃以上。病初可出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如治疗不及时,严重者会出现昏迷、脑水肿、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降低等。已有研究提示,重症中暑患者急性期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病情越重,血小板计数越低。
发生中暑,快速降温是当务之急
发生中暑,急救的首要目标是快速降温。
医院以外场所时,称为院前降温。可将患者扶到阴凉处或有空调、风扇的空间躺下;让患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凉盐水或清凉含盐饮料;用湿毛巾、冰袋、冰块、风扇为患者降温,冰袋或冰块可用薄毛巾包好放置在患者颈部两侧、大腿根或腋下,这些地方血管丰富,降温效果好。如患者情况严重,医院。
医院后可采取物理降温、体内中心降温、药物降温等方式。
预防中暑从衣食住行开始
在膳食调养中,应以食用富含维生素、清淡的食物为主,如苦瓜、西红柿、黄瓜、莴苣、莲子等;多喝水,要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衣着要宽松,服装面料最好选用易吸水的,如棉质衣服;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每天中午最好有1—2小时的午睡;保持良好的心情,情绪稳定、戒躁、戒怒。
另外,预防室内中暑,需保持室内通风,如自然风达不到降温降湿效果,必要时应当使用空调等辅助设施,保证室温在26℃—28℃,老年人应当破除对空调的恐惧。对一些失能或精神障碍老人,家人应多关心他们居住环境,保持环境卫生整洁、通风、温度适宜;预防室外中暑,建议老年人尽量避免在中午、下午外出,户外活动要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老年人外出最好要有家人陪伴,备好防晒装置和一些急救防暑药。
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生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张学敏
编辑:吴桐
审核:王飞
终审: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