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挑一#凛冽华夏,万古神州。对于中国的历史,我也曾有兴趣了解过一二,追溯历史本源、体悟历史文化对于经典底蕴的传承有着非常好的作用。无论是古炎黄前期传承近三千年的王道文化,还是后期封建传承二千多年的霸道文化,在中国传统精神中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殊气概——浩然正气。
“不能裂肝脑,直气摩斗牛”、“肝胆疑俱破,筋骸漫独瘳”、“忠肝贯日月,浩气抉云霓”、“我死还在燕,烈烈同肝肠”等等都是这正气的表现。言归正传,插入今天的主题:古有肝胆看忠心,浩然正气;今有肝病危身体,唉声叹气。不得不说,社会的进步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反而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疾病压力。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当下肝病的问题。
01寻物之源——肝脏
肝脏位于膈下,右胁之内,腹腔之上。古籍《难经-四十一难》中有云:“肝独有两叶。”解剖方面即为大而厚的肝右叶与小而薄的肝左叶,分有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前部有矢状位的镰状韧带,底部还有静脉韧带、肝门等等,同时包藏胆囊,有主藏血为体阴,行疏泄而用阳的生理特点。
肝在五行中属木,与胆相表里。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以适应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需要,并防止出血的发生。《素问-五脏生成论》内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主疏泄则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升发的特性,能调畅全身的气机,如调节情志、协助消化等。此外,《灵枢》中记载:“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就是说肝还有防御外侮、考虑对策、抵抗病邪的功能。
02善物之变——肝病
在临床上,肝的疾病有很多种类: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血管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肝内胆管结石病等。
感染性疾病又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如病毒性肝炎、肝包虫病等。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肝癌、肝血管瘤、肝脂肪瘤、肝肉瘤等。
例如一些比较典型的,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脓肿、肝囊肿、肝内血管瘤、肝癌、肝内胆管结石等等。
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原虫等,其中以肝炎病毒最为重要;
2.药物和毒物的损害,由于人类接触化学物质和药物的机会越来越多,故药物性和中毒性疾病也相应增加;
3.营养不良和嗜酒,国外由酗酒所致的肝脏损害远比中国常见,中国由于营养缺乏所致的肝脏损害已渐减少;
4.代谢异常,由于肝脏是物质代谢的中心,任何一种物质代谢都与肝脏密切相关,如胆色素代谢异常可致黄疸、脂肪代谢异常可致脂肪肝、铜代谢异常引起豆状核变性等。
目前认为肝脏疾病中约85%是由病毒、化学物质、酒精(或营养不良)三大环境因素所致,其余约15%是与代谢或其他先天异常的遗传因素有关。
03肝不好的身体表征
首先肝脏不好的人常会有口干舌燥,口苦口臭的现象,眼睛也经常出现干涩、干痛、发痒、视力模糊等感觉。接着还可能导致鼻子、面部等部位出现黑头粉刺增多,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的雄激素水平增高,进而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引起毛囊中的分泌物不能顺畅排出,久而久之,形成黑头粉刺。
其次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患者有消化不良,腹泻,有时有便秘,大部分患者有一个逐渐消瘦的表现,进而还可能引起消化道功能障碍、腹水、肝区痛、肝大等征象。如果肝脏功能明显的不正常,还容易出现全身乏力,厌油,恶心,腹胀,胃口不好等症状。胆红素水平比较高,还会出现黄疸的体征:比如皮肤黏膜颜色深黄,巩膜颜色深黄,尿液颜色深黄等,病情特别严重的,甚至可以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譬如消化道出血。
另外很多患者会有下肢浮肿,少量腹水,肝病面容,有些患者牙龈易出血,痔疮容易发作并易有便血。随着病程的进展,症状会进一步加剧。患者逐渐出现脾大,血小板少,易有皮肤瘀点、瘀斑,白细胞低,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血色素少表现为贫血,腹水量明显增大。并且进一步表现为脾大、脾亢、门脉高压、消化器官容易出现大出血。肝损伤后,脂肪代谢障碍,极易形成脂肪肝,肝功能进一步恶化,会有肝衰竭的表现。
最后,肝脏是我们身体内部重要的器官,所以当自身出现上述症医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