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部位与性质、出血量多少与速度。
1.呕血与黑便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一般而言,消化道大出血均有黑便,幽门以上出血者伴有呕血,如出血量少、出血速度慢亦无呕血,而幽门以下快速大量出血亦可出现呕血。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样。黑便呈柏油样,黏稠发亮。如出血量大,可呕吐血块,粪便可呈暗红色或鲜血。呕吐物和粪便隐血试验均为强阳性。
2.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急性大出血后因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一般出现头昏、心悸、乏力,站立时晕厥,心率加快表现,严重者呈失血性休克状态,表现为烦躁或神志不清,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脉压差减少(30mmHg),心率加快(﹥次/分),尿量减少。
3.贫血慢性出血可表现为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后可有失血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指甲苍白等。
4.其他多数病人在出血24小时后出现发热,多在38.5℃以下。
1.血象检查出血早期血象无明显改变,3~4小时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容均下降,出血后24小时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白细胞计数暂时性升高。骨髓象有明显代偿性增生。
2.氮质血症由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中吸收,可引起血中尿素氮暂时升高,一般一次性出血后可引起BUN开始上升,24小时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6.7mmol/L,4天左右恢复正常。如持续超过4天以上或BUN明显升高超过17.9mmol/L,则可能是继续出血或休克时间过长而继发肾衰竭。
3.胃镜检查可直观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至降段,发现病变部位,为目前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出血早期进行胃镜检查,诊断的准确性可达85%以上。一般主张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检
查,称为急诊胃镜检查。在检查之前,应先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等,使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如出血量大,可先胃镜抽吸积血,冲洗后观察。
4.X线钡剂检查由于钡剂检查阳性率较低,且可能延误内镜检查时机,目前已不列为首选方法,只有在胃镜检查有禁忌证或患者不愿胃镜检查,又怀疑病变在十二指肠降段以下时才选用。多于出血停止数天后进行。
5.其他检查如选择性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适用于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和不适宜胃镜检查的大出血。
剩余55%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