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阴性血型
普通人群中不到千分之一
因为极其稀有罕见
被称为“熊猫血”
最近树兰(杭州)医院有位“院宝”
——“熊猫血”肝移植患者
他成了移植团队以及术后管理医护们
重点看护对象
1
二十年前的一份报纸
年2月19日,衢州晚报头条刊登了一则新闻《血,血,稀有血!》文中的主角就是这位“熊猫血”患者张大伯(化名)。
张大伯O型RH阴性血型,患有肝硬化,二十年前就曾因次导致消化道大出血生命垂危,幸而当时得“熊猫血”志愿者们捐血救治,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这当中病情时而反复,不断进展,一直到去年6月份的时候,病情突然恶化了。”张大伯的妻子说,当天他吃饭时,多吃了点粗粮,结果就开始呕血,足有ml,而且还出现黑便的情况。
于是一家人医院止血并对症治疗,但好转出院不久,张大伯在家里突然“胡言乱语”、“行为异常”……
树兰(杭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了病情严重的张大伯,“当时检查后,我们考虑为肝性脑病,肝硬化失代偿期。”主管医生谢琴芬副主任医师介绍。
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则无法正常工作,而肝性脑病病死率较高,是肝脏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熊猫血移植之难
对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这病就好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等待肝移植成了张大伯的一根救命稻草。
RH阴性血非常罕见,普通人群中不到千分之一。幸好文献曾记载,有两例RH阴性血病人接受RH阳性血供体肝脏取得成功的先例。
然而等待移植一直是条漫长而不可知的路,对于熊猫血的患者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why?
众所周知,肝脏的血供非常丰富,其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肝移植病肝切除本身就会损失大量血液。因此,术前要准备好充足的“熊猫血”。
但稀缺的熊猫血哪这么容易备足!
“有时候,好不容易等到血库备血完成,但就是等不到合适的捐献供体;要么就是非常幸运,正好配型成功了,结果血库消息:熊猫血告急!”谢琴芬副主任医师直说,太难!
在漫长的等待中,张大伯逐渐失去了信心,“意志都被渐渐消磨掉了,我想回家了。”
于是去年年底,张大伯一家选择出院回家,然而就在刚到家没多久,张大伯再次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家人不敢耽搁一分,马不停医院赶。
“幸好到院及时,我们立即止血治疗,然后联系血库输血,最终又从死神手里把他抢回了一次。”谢琴芬副主任医师表示,此次惊险一幕,让医生与张大伯都意识到,手术不能再等了!
3
精湛技术+创新方法
今年元旦,张大伯终于等到了适合的捐献肝脏,“当时医生们找我们谈话,虽然配型成功,但是血库里备血只有ml,仅有常规的一半,而且他的凝血功能很差,术中很有可能大出血!但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必须奋力一搏!”张大伯的妻子说,医院和郑院士。
术前,由郑树森院士领衔,进行了多次院士查房会诊,讨论制定手术方案。
郑树森院士强调,现在情况紧迫,手术刻不容缓,那我们要依靠自身高质量的技术尽可能地减少出血,采用创新的方法给输血做“增量”。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根据制定的手术方案,医生调整药物,尽可能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同时树兰麻醉科*素琴主任医师创新性技术,采用自体血回收装置,回收、清洗,最终留下浓缩红细胞,重新输注回体内。
“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实现增加宝贵的约ml熊猫血,非常不容易!”*素琴主任医师介绍。
1月2日凌晨5时,树兰(杭州)医院首台“熊猫血”肝移植手术即将开始。
手术由郑树森院士主刀,树兰肝移植团队通力协作,仔细分离腹腔粘连,迅速切除病肝、吻合血管,术中出血仅ml,正是这样精细准确地手术技术确保了这台“不凡”的肝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张大伯被转入ICU,术后第二天已经清醒的张大伯还对着医生竖起了大拇指。目前,各项指标都在积极恢复中。
我是总结的分割线
“熊猫血”肝移植手术
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
手术团队的相互配合
都是极大的考验和挑战
在肝移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
遇到各种困难在所难免
但作为医生
需要用自己的实力
去迎接挑战、克服困难
无法满足手术备血的需要
我们就靠技术去避免出血
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程度为每一名患者
争取新生的机会
供稿/肝胆胰外科杨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