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网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例临床观察
陈波
摘要:
目的:观察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例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成功情况、早期再出血及近期在再血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再出血发生率及近期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非静脉曲张;硬化剂;内镜
文献编号:
7-()12--01
导致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较多,有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等,止血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关键。内镜下止血治疗较为常用。有研究显示[1]内镜下注射硬化剂的治疗在非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观察内镜下的止血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年5月至年5月我院收治的例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或便血等症状,上述患者为非静脉曲张而致上消化道出血,符合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1]。排除如肝硬化等所引起的静脉曲张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例,观察组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患者平均年龄(54.3±3.9)岁;因消化性溃疡所致消化道出血共59例,贲门黏膜撕裂所致出血患者共9例,癌症类(胃癌、直肠癌等)所致出血24例,其他原因所致出血共8例。对照组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患者平均年龄(55.1±4.4)岁;因消化性溃疡所致消化道出血共60例,贲门黏膜撕裂所致出血患者共8例,癌症类(胃癌、直肠癌等)所致出血25例,其他原因所致出血共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1%乙硬氧化醇,陕西天宇长安集团生产,国药准字H80445)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出血灶的大小和出血部位性质,选择合适的注射剂量,在出血病灶和出血病灶周围的黏膜下注射3~6个点,每个注射点的注射剂量为0.5~1ml,总的注射剂量不超过5.0ml,注射深度为2~3mm。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1∶00),常规情况下也是注射3~6个点,每个点1~2ml,总量为6~10ml。两组患者注射治疗后,如果再出血,需请有关科室会诊后确定是否要实施手术治疗或再次实施内镜下的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内镜止血成功情况。止血成功标准参照有关文献[2]拟定。①止血成功:内镜下显示渗血停止或喷射出血停止,镜下视野清晰而不模糊,患者经过内镜止血治疗后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脉搏跳动有力。观察两组患者内镜止血治疗后的14天内(治疗后14天内为早期)再出血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治疗后的近期再出血情况(首次止血成功后15天至2个月为近期)。②早期再出血评定标准:内镜止血治疗成功后14天内再次出现呕血、黑便、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值大于20g/L。③近期再出血评定标准:内镜止血治疗成功后15天至2个月内再次出现呕血、黑便、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值大于20g/L。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再出血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早期再出血发生率及近期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内镜下止血治疗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内镜下局部注射药物的治疗方法较为简便且有效,能够重复操作,目的是达到有效的止血效果。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是为了通过局部注射来使血管收缩、组织肿胀从而压迫血管、在周围产生无菌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血管发生纤维硬化,血管内出现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血管出血的目的。给予患者硬化剂注射后能够使局部组织水肿,从而使出血病灶周围的压力增加,对出血血管产生较高的压迫作用,有助于血管内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血管发生纤维硬化改变,使出血血管闭塞而达到止血效果[2,3]。
综上,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硬化网
微创硬化治疗技术推广平台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