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ESC房颤指南解读丨鲁静朝教授
TUhjnbcbe - 2021/4/23 23:50:00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心房纤颤(房颤)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房颤引发的血管栓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房颤可增加4-5倍的卒中风险,而且房颤相关脑卒中症状重、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易复发。血栓栓塞事件风险高的房颤患者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近期ESC与EACTA联合发布了《心房颤动诊断与管理指南》,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医院鲁静朝教授分享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方案及相关管理经验。

鲁静朝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医院心内二科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河北省老年病学会心律失常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心电生理学会心电图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青年委员

河北省女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

专业特长:一直从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病及高血压的诊治工作,尤其擅长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早、房扑、室上速的诊断及射频消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心衰的起搏器械治疗。近10年来,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SCI论文4篇,编写书籍5部。

指南规范抗凝治疗

年指南较年有部分更新,年指南对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推荐口服抗凝药至少治疗8周预防围术期卒中风险,推荐级别为2A类。年指南同样为至少8周,但推荐级别上调为1类。另外,在年指南中没有提及抗凝2个月后如何后续治疗,年指南则进行了明确的推荐。指南推荐继续抗凝治疗不应基于射频消融的成功与否,而应基于房颤患者自身的卒中风险大小,推荐级别为1类。如根据CHA2DS2-VASc评分,患者在房颤射频消融之前卒中风险评分为5分,那么即使在射频消融成功2个月后患者为窦性心律,仍要继续抗凝,并且需要长期抗凝治疗。

优势明显,房颤患者优选NOAC抗凝

目前,年指南对于房颤卒中的患者推荐优先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而对于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抗凝治疗应使用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NOAC相比于华法林有较多优势。在疗效方面,NOAC抗卒中风险不劣于或优于华法林,并且NOAC起效迅速,服药后短时间内即可起效。而在华法林用药初期需和低分子肝素重叠使用,待华法林达到INR2-3的治疗窗后再停用低分子肝素。极个别患者如果在初始阶段,不用低分子肝素而直接启用华法林治疗,则可能会出现促凝现象。在安全性方面,NOAC安全性更好,使用NOAC发生出血事件的可能性小于华法林。并且NOAC基本不受药物、食物影响,不易因其他因素改变而增加出血风险。在依从性方面,应用NOAC的患者依从性更强。因华法林使用期间需定期监测INR值,使其维持在2-3,而NOAC无需定期抽血化验监测凝血指标。

个体化分析出血病史,正确选择抗凝方案

对于伴有颅内出血或消化道溃疡严重出血等病史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非常棘手。一般情况下,对于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患者如果处在活动期不建议进行NOAC抗凝治疗。但如果患者既往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但已治愈,并且针对溃疡复发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干预,预期未来不会出现溃疡的情况下则可以使用NOAC进行抗凝治疗。对于颅内出血的患者,一般应联合神经科医生会诊明确颅内出血危险因素是否可以纠正,再综合制定抗凝策略。如果患者出血是由于可纠正因素引起,如血压偏高、营养不良、长期饮酒、吸烟或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其他药物,会诊后将出血相关因素严格控制后可以进行抗凝治疗。而如果存在无法纠正的因素,如高龄、慢性肾功不全、颅内血管病变等,则应慎用或不用抗凝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ESC房颤指南解读丨鲁静朝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