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建丽河南(郑州)医院
白班忙碌中,我忙于处理免疫组的标本,这时体液室老师让我协助复核一个粪便常规。
黑色便,隐血定量79.1ug/g↑(0-20ug/g),镜下未见红细胞。
隐血定量的数值显然与粪便颜色不符。查看病历:病人10天前以“消化道出血”入院;入院时粪便隐血定量87.7ug/g↑,也是黑色便。初步考虑,入院时的隐血结果以及本次结果,很可能都是假性低值。
为排除后带现象,将标本分别20倍,50倍和倍稀释后,上机复测(免疫荧光层析法),仪器报告结果如下:最终按照ug/g报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一、了解粪便隐血的常用检测方法:1.免疫胶体金法:
将单克隆技术与胶体金技术相结合,利用抗人血红蛋白或抗人红细胞基质的单克隆抗体、与人血红蛋白或人红细胞有高度特异性的特点检测粪便隐血。
2.免疫荧光层析法:荧光免疫层析技术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新型膜检测技术。该技术以固定有检测线(包被抗原或抗体)和质控线(抗抗体)的条状纤维层析材料为固定相,测试液为流动相,荧光标记抗体或抗原固定与连接垫,通过毛细管作用使待测分析物在层析条上移动。对于带有多个抗原决定簇的大分子抗原(蛋白、病*、致病菌等),通常采用“三明治”型双抗夹心免疫层析方法,即待测物(抗原)在流动相作用下先与荧光标记抗体结合,当到达检测线时再与包被抗体结合形成双抗夹心的“三明治”型。如下图:二、认识HOOK效应
上述两种方法都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所有基于免疫抗原抗体反应的实验,都要基于一个基础——抗原抗体比例应适量,否则就会因为抗原或者抗体过剩而出现钩状效应即‘HOOK效应’。
本案例,就是由于患者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粪便中血红蛋白浓度过高,造成抗原抗体不匹配下的HOOK效应,因此外观呈黑色或柏油样,但隐血定量结果却明显假性低值。如果采用灵敏度不高的方法学,估计该标本会出现假阴性。
三、为什么会出现HOOK效应
这要从抗原抗体发应的特点讲起。
抗原和抗体反应的特点有三: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其中比例性是指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需遵循一定的量比关系,只有当二者浓度比例适当时才出现可见反应,在抗原抗体比例相当或抗原稍过量的情况下,反应最彻底,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淀最多、最大。而当抗原抗体比例超过此范围时,反应速度和沉淀物都会迅速降低甚至不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最适比:沉淀物最多时的抗原抗体的浓度比或量比等价带:抗原与抗体分子比例合适范围前带:抗体过量后带:抗原过量沉淀反应中沉淀量与抗原抗体的比例关系图人卫版《临床检验基础》第三版明确指出:免疫学胶体金法试剂检出线性要宽,防止反应体系中抗原过剩出现后带现象,必要时需将抗原已稀释的粪便再稀释50~倍,重做试验或用化学法复检。
查看粪便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说明书[检验方法的局限性]中有这么两条:
1.包被抗体浓度为1.0mg/ml时,出现钩状效应血红蛋白的最低浓度为ug/g。
2.检测结果需要与其它临床和实验数据相结合用于临床诊断,如果检测结果与临床评估不符,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总结:本例病人为消化道出血,粪便标本中抗原过量,导致隐血结果出现后带现象,使检测结果假性减低,可通过稀释重测得到真实的结果。
所以,对于粪便外观黑色或柏油样改变的,一定要留心粪便隐血的结果是否符合外观改变和患者病史,慎重报告。
认真对待每一份标本,不可小觑之,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认真审之方责任。
欢迎进入小程序,参与讨论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