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主要危害有哪些?
广义的“脂肪肝”,是指超过5%的肝细胞内出现脂质的沉积,可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如酒精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营养不良引起的脂肪肝等等。但目前发病率最高、临床最多见的“脂肪肝”,是与代谢相关的脂肪肝,这类肝脏疾病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需要有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的影像学(通常为腹部超声)或组织学证据,并且要排除乙醇(酒精)滥用等可以导致肝脂肪变的其他病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查体肝酶异常的首要原因,并且越来越多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感染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老百姓的菜篮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脂肪、高热量食品摄入成倍的增长,肥胖、脂肪肝、糖尿病应运而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要合理膳食结构,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及维生素矿物质的合理摄入。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关键在于平衡。其次,不良的饮食习惯:暴饮暴食、吃零食、喜甜食和荤食、常吃夜宵、不吃早餐、进食不规律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为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提供了条件。肥胖是损害肝脏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肥胖人群中约有九成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六成患有高血压,五成以上患有心脏病,三成患有高脂血症及糖尿病,不容小觑。再次,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学习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剥夺了很多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人体主要是通过体力活动消耗多余的热量,没有被消耗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后,遗传易感性:我国汉族居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遗传易感基因与国外报道基本相似,PNPLA3IM和TM6SF2EK变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其严重程度相关,这类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特征不明显。此外,高尿酸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也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和评估方法
因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患者因偶然发现转氨酶升高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弥漫性脂肪肝而疑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患者病情进展至肝硬化阶段,患者可有腹水、消化道出血等肝硬化表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评估包括定量肝脂肪变和纤维化程度,判断有无代谢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并发症、有无肝脏炎症损伤及是否合并其他原因的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如何防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防”“可治”,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最主要的就是要尽快去除病因。肥胖的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重恢复正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
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十个“世界肝炎日”。为号召全社会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