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杨陶玉记者郑文
这是一场有点难的多学科会诊——1岁大的孩子病了,年纪小,配合度低,医生操心,家长焦虑。
小朋友14月龄,不明原因便血2天,2周前曾出现咳嗽,经常咳两三声,有痰咳不出来。孩子精神不佳,眼结膜发白。
因为孩子不会说话,无法表达身体状况,只能一步步排查:大便隐血阳性+++,血红蛋白也低于正常值,意味着可能消化道出血,但超声、X片等影像检查没发现异常。麻醉下做肠镜?家长又担心药物影响,坚决不同意!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会诊现场陷入胶着状态,很有可能延误大肠病评估、错失疾病治最时机,怎么办?
会诊专家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程爱萍建议,让孩子做一次异位胃粘膜显像。“我科经常遇到这类不明原因便血的低龄患儿,高度怀疑是梅克尔憩室。异位胃粘膜显像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无创伤的检查,可作为小儿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针对这个检查方案,家长又提出了新的疑问:核医学科检查?是不是有很多辐射?我孩子这么小,这辐射对我家小朋友生长发育是不是有很大伤害?
“谈核色变”这是大部分人对核医学科的第一反应,潜意识中认为核医学检查辐射特别大,其实不然,核医学科的检查设备(SPECT机器)没有任何射线发出,不存在辐射。核医学科显像原理是以放射性核素或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达到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踪迹的目的,用来研究被标记物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分布状态或变化规律的技术。放射性药物自身会衰变,而且半衰期比较短,不会滞留在体内,是非常安全的。
检查影像
在医生解释下,家长对这个检查表示认可,孩子马上接受了异位胃粘膜显像。不出意外,报告显示:右下腹片状异常放射性轻度浓聚灶,考虑存在异位胃粘膜,梅克尔憩室可能。
病因查清,家长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外科医生为孩子进行了腔镜探查术+梅克尔憩室切除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小朋友恢复顺利,饮食睡眠良好,排便通畅,复查大便隐血呈阴性。
梅克尔憩室其实是肠道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疾病,依靠一般的B超检查容易出现漏诊,很难发现梅克尔憩室。该病患者有时候伴有不规律的腹痛,以右侧腹部为主,且有血便,表现为比较深红的也可能是暗红色的血掺杂在大便中。但还有很多患者是没有症状的。对于有症状的梅克尔憩室患者,主要以切除憩室缝合肠管,这样治疗一般都不会再复发了。
为何建议做这个检查?程爱萍主任解释道,异位胃黏膜是导致儿童消化道出血及梗阻等症状的重要原因,常见于食道、十二指肠或梅克尔憩室。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并发肠道出血、梗阻、套叠、肠扭转、出血坏死等,后果十分严重。因此,早期、准确、无创地发现病灶对于患儿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异位胃粘膜显像可以提高儿童异位胃黏膜症的诊断效能,为临床诊疗决策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