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由于消化道出血去了急诊,医生为其开具药品:注射用血凝酶9支(每支1单位),口服1日3次,每次3支。
老王有点儿迷惑:“一个注射剂,被拿来喝进肚子里,治疗消化道出血,这样做可以吗?”
取药时,老王又听到窗口的药师一直叮嘱拿药的年轻药师:“是血凝酶,不是凝血酶,别拿错了啊!”
老王心想:有意思,血凝酶,凝血酶,听起来差不多啊,还真容易弄混呢!
没错,有些药物名字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药理作用却大不相同,如果不仔细区分,则会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药名相似的血凝酶、凝血酶、凝血酶原到底有什么区别,又该如何使用呢?
出血,怎么止住的?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存在凝血和抗凝血以及纤溶和抗纤溶两个对立而统一的系统和机制,二者保持动态平衡,以共同维持血液的流动性。
当小血管受到损伤而发生出血时,若破损不大,损伤刺激引起局部缩血管反应,使血管封闭,出血就会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
如果损伤涉及血管内膜,内膜下组织暴露,就会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系统,血小板黏附于内膜下组织并聚集成团,形成血小板血栓堵塞伤口,从而止血。接着,局部又迅速出现血凝块,即血小板释入血小板因子和凝血因子,促进凝血酶的形成,使邻近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分子多聚体,进而形成了由血纤维与血小板一道构成的牢固止血栓,有效地制止了出血。
请注意,在止血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凝血酶。
凝血酶,干什么活的?
在血液凝固的过程中,凝血酶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促进血小板聚集外,它还通过机体的凝血瀑布反应(凝血因子之间有着紧密清晰的联络网,在上一级凝血因子激活后就会像瀑布一样一级一级向下激活,这就是凝血过程,可以形象地称为“凝血瀑布”),促进凝血过程而生成稳定的纤维蛋白,产生止血效应。
看出来了吗?凝血酶的主要工作就是——来止血的。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凝血酶,主要用于结扎止血困难的小血管、毛细血管以及实质性脏器出血的止血,用于外伤、手术、口腔、耳鼻喉、泌尿、烧伤、骨科等出血的止血。
血凝酶,从哪儿冒出来的?
临床上常用的蛇*类凝血酶,其实是一种具有精氨酸酯酶和酰胺酶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可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其结构和功能与人类凝血酶相似,故称为“类凝血酶”。
年,有学者用硫酸铵、醋酸铅沉淀法、透析法首次从巴西矛头蝮蛇蛇*中分离出部分纯化的类凝血酶,取名为“血凝酶”,又称巴曲酶。20年后,随着质量标准和蛋白分离技术的逐渐成熟,以血凝酶制成的用于止血研究、血液凝固、诊断和治疗的注射用血凝酶问世了。
注射用血凝酶能促进血管破损处的血小板聚集,加速血小板血栓形成,发挥止血作用。但它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却没有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此,在未损伤的血管内,注射用血凝酶不会导致凝血瀑布的激发放大,也就不会在体内引起血管内栓塞、血管内弥漫性凝血生(DIC)等并发症。这也是它可以口服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凝血酶冻干粉,需要重点强调!
临床上还有一种用来止血的制剂,是从牛血或猪血中提取的凝血酶原,经激活得到凝血酶,制成的凝血酶冻干粉。
凝血酶冻干粉会使纤维蛋白原裂解、聚合成纤维蛋白Ⅱ多聚体,多聚体转化为稳定的纤维蛋白(凝血块),会引起DIC的发生。因此,凝血酶冻干粉只能局部外用或口服使用,不能静脉注射。
在我国,凝血酶冻干粉属于高警示药品。它的外包装上明确写着:“本品严禁注射,如误入血管可导致血栓形成,局部坏死危及生命。”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怎么又来了一个?
临床上还有一种止血用的制剂——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其成分是人凝血因子,用来治疗由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而引起的出血,使患者能在局部破损处形成凝血活酶而促进血液凝固。
对了,你可能也注意到了,它的主要成分是凝血因子,并不是凝血酶。
该药的用法是静脉滴注,使用时医师要随时注意使用情况,警惕DIC或血栓的发生。
常见凝血酶类药品汇总
注射用血凝酶、注射用白眉蛇*血凝酶可以静脉注射,也可以局部用药,必要时口服用药也是允许的。
凝血酶冻干粉可以局部止血,可以口服或局部灌注用来治疗消化道止血,但是,绝不可静脉使用!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只能静脉滴注!
凝血酶类药物药名相似,但成分、用法及药理作用、来源及适应证等各不相同,在临床使用中应注意区分,正确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