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无忧文秘无忧文秘学术指导
近年来,消化内科患者呈日益上升的趋势,并且消化内科疾病类型比较多,诊治方法也日趋复杂[1]。如何有效诊治消化内科疾病是医学界比较重视的一个课题。消化内科疾病往往伴发呕吐、便血、恶心与腹泻等多种症状[2],这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质量。现着重阐述急性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弥漫性食管痉挛、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便秘等几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1急性腹痛的治疗
急性腹痛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此病症状比较复杂,如果使用的临床药物不科学、不合理,则会掩盖患者的实际病情,从而耽误患者科学诊治的最佳时间。目前治疗急性腹痛的常见药物有间三苯酚、曲马多与山莨菪碱等。陈裕光等[3]将间三苯酚用于急性腹痛临床治疗,研究发现间三苯酚治疗急性腹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研究认为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腹痛效果比较佳,镇痛效果良好,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2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它主要是人体屈氏韧带之上的消化道器官发生病变而引发的出血性疾病。此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患者有大出血、黑粪与呕血等症状,并且患者的病死率比较高,为此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救治。刘华春[4]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其研究结果显示: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7.5%,明显优于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P0.05)。
3弥漫性食管痉挛的治疗
弥漫性食管痉挛属于食管运动性障碍疾病,大部分发生在食管的中下段部分[5]。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抗胆碱能药物、硝苯地平等)与食管扩张治疗是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疾病的常见疗法。李继华[6]将一般治疗与药物治疗用于弥漫性食管痉挛26例,治疗3个月后2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4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食管黏膜炎性疾病,疼痛与反酸等症状是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日益上升的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反流性食管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容易并发食管溃疡症状,或者发展为食管癌。刘德远和徐桂芳[7]对于症状较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运用氧化铝凝胶、氧化镁等制酸剂与碱性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对于中度的反流行食管炎患者则运用甲氰咪胍与呋硫硝胺等H2受体拮抗剂给予治疗6~8周,可以有效地抑制患者胃酸的分泌,改善其酸反流;对于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则运用埃索美拉唑与兰索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治疗6~8周患者症状有效得到缓解。陈秀伟[8]将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6周后,患者总有效率为94.54%,显著优于实施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治疗的对照组(P0.05),并且不良反应少。
5急性胃炎的治疗
急性胃炎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此病的诱因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等。上腹灼痛感与反酸等是急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巩伦[9]将阿托品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36例急性胃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疼痛症状得到迅速缓解。
6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消化性溃疡疾病包括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两种疾病,发病率高达10%。此病的发病机制是因为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酸与胃蛋白酶等多种损伤因子水平不断降低,同时也使得胃黏膜自身保护能力明显下降[10-11]。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主要是运用药物治疗,而常见的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与胃黏膜保护剂等,另外中药促溃疡愈合剂也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奥曲肽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线用药。奥曲肽可以有效抑制人体消化液的分泌,也可以抑制人体胃蛋白酶与胃泌素的释放,可用于胃溃疡止血与胆汁反流方面治疗。徐保柱[12]将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果胶秘胶囊与甲硝唑等内科口服药物联合用于26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治愈病例为16例,有效病例为8例,无效病例为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3%。
7便秘的治疗
便秘是一种复杂性的消化内科疾病,大便次数少、大便量少及排便比较费力等是其临床主要表现。如果患者便秘时间超过6个月则属于慢性便秘。何丰华等[13]采用加减*芪汤用于气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研究发现患者的各项便秘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临床复发率较低。陆永海和陈建丰[14]在调整患者日常饮食结构、多次饮水与排便锻炼等一系列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慢性便秘患者实施将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乳果糖联合治疗,研究发现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能提升患者结肠传输性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疾病可谓病情复杂,类型繁多,症状各异。患者发病跟其个人卫生习惯、饭后进行剧烈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患者病情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详细查明病因,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以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特征,降低患者的痛苦,降低重症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