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胃食管反流病在世界普遍存在,尤其是在西半球。在美国,胃肠道有问题的病人中,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人最常见,受疾病影响的人口的比例为15%-20%。胃食管反流病不仅仅局限于美国,据估计在西方国家,有十分之一的成年人患过胃食管反流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中69.5%的患者年龄在35岁以上。
01胃食管反流病的危害不容小觑,严重时可引发癌变,患者需提高警惕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内容物长时间反复反流入食管引起的,胃内容物长期反流引起糜烂性食管炎。长期的糜烂性食管炎会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和食管狭窄,使食管粘膜发生化生,甚至会产生癌前病变。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3种亚型,分别是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炎。
反酸和烧心是这种疾病最典型的症状,烧心的特点是短暂性胸骨后疼痛,有些人自述为心绞痛样胸痛,反流经常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胃内容物如果反流到口腔,可使食管外的症状发生,包括慢性咳嗽、哮喘、声音嘶哑。
一项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中60%有胸骨后的不适感觉,62.4%咽喉部有灼烧的感觉,9.6%口内有苦味,95.3%在进食后出现症状,47.5%应用抑酸药物只是起到了暂时缓解的作用,44.8%应用处方药以后仍用烧心的症状。如果不采取治疗措施,这些症状可能会出现糜烂性食管炎、溃疡、狭窄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02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都有哪些?以下这6点,带你深入了解疾病
1、食管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碍
食管胃结合部在抗反流屏障中起着重要作用。食管胃结合部的成分复杂,主要包括食管下括约肌、膈肌角、希氏角和瓣膜。其中,食管下括约肌和膈肌角在抗反流作用中尤为重要。抗反流屏障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胃食管结合部静息状态下的收缩性。食道和胃底之间的小角度被认为是作为瓣膜和抗反流屏障。
希氏角度过大会导致胃食管结合部功能障碍,继而导致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的特点是由于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和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导致胃酸、胆汁、胃蛋白酶和胰酶的反流。GOR等人发现胃食管结合部收缩指数越低,对抗反流手术的的反流症状改善得越好。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中很常见,胃食管反流病是由抗反流屏障障碍引起的。
2、食管粘膜防御功能减弱
食管粘膜完整性依赖于酸、胃蛋白酶、胆汁和胰液侵袭性与唾液含量、粘液和碳酸氢盐分泌和粘膜通透性的防御性因素之间的平衡。食管粘膜的抵抗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可分为三类:唾液分泌和黏液碳酸氢盐的分泌。鳞状复层上皮细胞能减少氢离子的反向扩散,有利于中和酸。粘膜血流是支持粘膜修复的保障。
许多研究证明,大多数胃食管反流的患者,特别是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虽然用肉眼在食管便面看不到粘膜损伤,但是食管的防御功能已经受损。对于质子泵抑制剂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的患者,提倡开发和采用能够采用作用于抑制酸以外的不同生理机制的药物。
这些药物的目的是在药理或物理方面增强食管粘膜防御功能,这引起了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