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TUhjnbcbe - 2022/11/27 22:15:00

2月24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李文放正在为患者诊治。吴浩宇/摄

“回去后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记得和家人分房分餐,加强营养,适度锻炼。”查房时,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握着即将出院患者的手,叮嘱回家后的注意事项。

最近几天,这样的情景在医院多个科室反复上演。每天都有患者康复出院,依依不舍地和医护人员告别。医院共设有多张床位,高峰时期住满了病人,如今一张张空出来,目前剩余多名患者。

这意味着医护人员度过了最忙碌的时期。医院从开始设计到建成完工用时10天,是速度和效率的代名词。交付使用后,*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名队员也在全速运转,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医院开始,医疗队员们就“处于战斗状态”,没有休息过一天。医院时,所有医护人员不分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在刚刚建成的病房里搬仪器、贴标识、打扫卫生,仅用两天时间就做好了收治患者的准备。

2月4日,医院正式接诊首批新冠肺炎患者。为了提高收治效率,医院设置了接诊中心,根据患者病情安排到不同科室,最多的一天接诊了多名患者。8天后,医院收治确诊患者超过人,进入满负荷运行状态。

各个病区的医护人员相继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为全力救治患者,他们采取的战法是“一人一策、分级诊治”。“每个患者的年龄、体质不同,很多老年患者合并有不同的基础疾病,需要进行个体化对症治疗。”赵玉英说。

每天查房时,她要求医生不仅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指标,还要带着血糖仪、血压计、心电图仪等仪器,对患者的总体病情做到心中有数,尽量将救治关口前移。

“医生,快点儿,这个病人心率才30次!”一次,对讲机里突然传出护士急切的呼叫。听到呼救,几个医生都有点慌,赶紧冲过去准备抢救。

“你们先别慌,他可能是早搏二联律。”通过前期询问,赵玉英得知这名患者有早搏病史,推测指脉氧仪测出的心率可能减了一半,于是并没有第一时间使用提高心率的药物,而是做了心电图,结果确定为室早二联律。随后,医生将救治方向转为控制早搏,患者的身体状态很快趋于平稳。

和病*的战斗持续多日,有稳扎稳打的局面,也有异常凶险的时刻。在医院这柄抗疫“尖刀”的“刀尖”——ICU病房内,激烈的战斗往往以秒计算。

“主任,3床血氧饱和度突然不到85%了。”正在值班的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京接到电话后,一边往病房跑,一边通过对讲机指示,“做好准备,立即使用有创呼吸机插管治疗。”

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有创辅助通气、紧急使用药物……一系列抢救措施后,65岁的患者老陈终于脱离呼吸衰竭的险境。经过几天治疗,老陈顺利“脱机拔管”,转到普通病房,目前已康复出院。

张西京曾说,在目前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考验的“一是救的效率,二是守的耐心”。“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是靠‘守’出来的,来不得半点疏漏。”他常对同事说。

重症医学二科护士贾兰对此深有体会。有时,为了让患者病情好转,医护人员要轮流守护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守护并不意味着轻松,医生和护士也在满负荷运转。在“红区”工作的4个小时里,贾兰要密切监测患者状态,同时要配置液体、准备用物、为病人翻身、做各种护理,拿东西都是一路小跑,“跟打仗一样”。

为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医院建立了病区、科室、医院三级会诊制度,成立了由医院专家组。此外,上级*委成立了*队联合专家组,医院成立了远程指导专家组,共同协助诊治病情危重的患者。

“医院的诊治效率和诊治水平。”感染二科二病区主任、医院专家组成员王辉介绍说,医院每周至少组织一次专家会诊,每次诊治3到7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对一些病情特别复杂的患者,医院及时请*队联合专家组、医院远程指导专家组协助会诊。

王辉曾为一名83岁的重症患者提请专家会诊。这名患者肺部损伤严重,同时合并高血压、消化道出血、心衰等基础性疾病。经过讨论,专家们建议患者转入重症病房,并形成了一套针对新冠肺炎和基础疾病的综合诊治方案。最终,这名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并稳定下来,逐步趋于好转。

“专家组同时负责制订医院的诊疗方案和流程、规范,积极探索新型诊疗方法,对患者的科学施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医院专家组副组长马壮介绍,经过专家组研讨,严格筛查把握适应证,恢复期血浆、中医药、托珠单抗等治疗手段在全院逐渐展开。

赵玉英是医院较早采用托珠单抗疗法阻断“细胞因子风暴”的医生。2月底,她为一名80多岁的患者使用了这种新型方法,随后,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很快减轻,胸部CT显示肺部炎症明显被吸收。

感染七科副主任谢华在救治一名74岁的危重症患者时发现,高流量吸氧、抗病*及对症治疗等手段效果均不明显,于是决定为其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方法。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渐缓解,肺部影像明显好转,目前已经康复出院。这也是医院首例采取恢复期血浆治疗康复的危重症患者。

此外,医院还成立了中医专家组,以会诊的形式深入全院各病区,采用轻症、普通型患者协定处方,重症、危重症患者“一人一方”的方式进行针对性治疗,让患者都服用中药汤剂。

中医专家朱蔚主管的第一个患者是一名41岁的女士,刚入院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血氧饱和度只有45%,属于危重型患者,“好几次马上就要上有创呼吸机。”

考虑到患者疫*闭肺,朱蔚为她开了清热宣肺、解*化浊的中药。经过中西医协同治疗后,她发现这名患者症状得到缓解,“一天一个样”,9天后就可以下床活动,各项指标均达到转出ICU的指征,不久后就康复出院了。

“我发现这次中医特别‘圈粉’。”朱蔚笑着说,每次一进病房,就有很多患者请她“望闻问切”,对症开据药方。

为了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医院还成立了心理医学组。“一些患者刚来的时候对医生缺乏信任感,觉得医生不重视自己,依从性比较差。”心理专家苏霞解释说,这实际上是一种焦虑、无助的心理体现,需要医生去耐心抚慰。

身处抗疫一线的医生们对此深有同感。感染二科二病区主任王辉发现,有的患者生怕医生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反复讲转院之前的检查结果和治疗手段,还有的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整日沉浸在悲观情绪中。

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们会耐心地听患者讲完,然后向他们解释目前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并及时建立医患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