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胰腺癌发生后,身体会发有什么症状
TUhjnbcbe - 2022/12/1 22:15:00
北京知名皮肤病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作为21世纪仍未被医学所攻克的“癌王”,胰腺癌可以说是所有相关医学研究者的噩梦,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也不过才将其五年总体生存率从上世纪的3%升到了现在的8%,但反观像乳腺癌、宫颈癌的90%以上,真的惨不忍睹。

而在我国,去年胰腺癌的新发及死亡病例持平,约有80%的患者发现已晚期,由于其隐秘性极高,临床上前期误诊率也很高。

就好像近期接诊的一位患者,70岁的刘大爷。刘大爷由于工作原因,年轻时候应酬比较多就落下了胃病的病根,时常是胃药不离身,但基本吃一段时间的药症状就好点了;

但从两年前就明显感觉药不太管用了,经常感觉胃疼的要命,而且岁数也大了,不止是胃疼还增加了成天腰酸背痛的毛病,特别是在晚上,常常是一夜辗转难眠。

在子医院就诊,细心的医生结合他的病情建议他做一个胰腺方面的检查,这让刘大爷一头雾水,但他还是遵从医嘱进行了检查,结果却让他震惊不已,胰体尾癌晚期,虽然当即刘大爷在子女的陪伴下就办理了住院,但不幸的是不到两个月的时候他由于多器官衰竭离开了人世。

面对死亡率如此高的恶性的疾病,想必很多人早已闻之色变,难道我们就无计可施了吗?当然不是,数据显示对于直径<2cm的肿瘤其五年生存率在30%左右,而直径<1cm的五年生存率可达到67%,这远远高于普遍中晚期患者的3%,因此想要对抗此类疾病的最佳方法就是从预防开始,从根源上降低其危害性!那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现在从专业三级预防角度一一为大家剖析。

一级预防:远离高危因素

1.家族遗传史

胰腺癌是具有家族遗传性表征的,该类癌症出现家族聚集现象的研究大约发表于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科研人员发现约有7.8%的患者是有家庭遗传史的,而且疾病在家族的发生率随着家族成员确诊人数的增加而呈跳跃式上升。

例如一个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病的发病风险约为其他无胰腺癌家族史的5倍左右,家庭中有两个一级亲属患病的发病率约为7倍左右,当家族中出现三个一级亲属患病的发病率高达32倍多。

所以对于一级亲属具有患癌史(特别是胰腺癌);家族中有至少一位小于40周岁的成员患过胰腺炎;家族中有两位及以上患过急慢性胰腺炎的要尽快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坚持每年进行至少一次胰腺癌的筛查评估风险。

2.生活习惯

众多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生超一多半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而其中烟草、高脂饮食、酒精、压力都被认为与癌症具有直接关联,胰腺癌的发生也是如此。

长期吸烟过程中,烟草中的尼古丁、亚硝胺等致癌物质会随着上呼吸道进入血液,继而部分沉积在各组织器官中,其中便包括胰腺。

有研究显示在我国每年的新发胰腺癌病例中,约有25%的男性患者均与吸烟成正相关,而长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罹患胰腺癌的风险性高%-%,并且风险会伴随着吸烟的数量程度和时间而增加。

同时,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酒精除伴随烟草作为高危因素之外,其本身也是一个诱发胰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酒精会刺激胰腺,诱发组织损伤及炎症,增加患癌风险,每日饮酒半斤及以上的人群罹患胰腺癌的风险是不饮酒群体的3倍。

而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腺器官,胰腺每天都要分泌多种消化酶来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经常吃高脂食物、三餐不规律等)会加重胰腺的负担,还会影响其微循环使促胰酶泌素、促胰泌素等物质不断增加,诱发胰腺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

除此之外,生活中的不良情绪无法释放、过度劳累等会造成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增加患癌风险。

3.疾病史

说到疾病史,首先肯定是和胰腺相关的一些疾病,例如胰腺炎、胰腺囊肿等。研究发现,无论的酒精性胰腺炎还是非酒精性胰腺炎,又或者是遗传性的胰腺炎,如得不到积极的治疗均具有发展成为癌症的风险。

从基因角度来说,这些慢性炎症中具有不稳定的染色体,而这些相关基因在癌症的表达中起到了凸显作用;

另一方面,患者的胰腺长期处于炎症中,日积月累器官受损将会越来越严重,如得不到及时治疗诱发局部病变的可能性很高,一旦出现病情的恶化,由于胰腺癌进展极快,所以如出现胰腺炎一定要及时配合治疗,尽早阻断高危因素。

其次,便是糖尿病。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如肝癌、胃癌、胆囊癌等,而其中与之最为密切的就是胰腺癌,两个具有互相作用。

据统计,在胰腺癌患者确诊的时候约有40%的患者是伴有糖尿病的;而在糖尿病患者患病的前三年中出现胰腺癌的概率会增加八倍之多。

此外,常年口腔卫生较差,患有牙周疾病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胰腺癌的发生与人体循环系统中存在的某种口腔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在美国进行的一项关于口腔菌群与胰腺癌的前瞻性研究,该研究采用16S核糖体RNA测序的方式对例胰腺腺癌患者及对照组病例进行口腔菌落测定,最终表明口腔菌落在胰腺癌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而及时进行牙周疾病的治疗根部有害菌,对于降低该类癌症发生具有有利作用。

4.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在有害物质环境下同样也是诱发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对于一些长期暴露在有害空间的从业者(从事农药生产、化工、印染、零部件加工等)来说,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风险同比例增高,而其中对于经常接触联苯胺、芳香胺等化学物质的人员来说患癌风险更大,因此该类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以上四类高危人群要格外重视筛查,因胰腺位置隐匿,患者及家属甚至是部分的医护人员都容易忽视,导致误诊率高。因此,高危人群更应注意每年至少一次的相关项目体检。

二级预防:早发现——出现4个异常,及时就医

国际共识,胰腺癌在早期十分难被发现,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与多种大众疾病症状相似,极不典型,所以漏诊率极高,这也导致了发现即晚期的不良后果。数据显示约有60%的胰腺癌患者都曾在早期被误诊为胃病,所以生活中一旦出现以下4种身体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

1.消化不良

胰腺癌早期比较典型的特征之一便是消化不良,这是由于胰腺本身就是消化系统中重要的一员,它参与整个食物消化过程,一旦胰腺出现问题,一方面食物就不能被很好的分解进而出现消化不良状态。

在医学术语中消化不良主要描述的是上腹部明显消化困难的感觉,包括腹胀、早饱、嗳气,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严重的可导致进食困难、厌食、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

而临床上一般将消化不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大类,胰腺癌所造成的消化不良一般属于器质性的,这种症状会严重影响整个消化系统,使正常的胰液及胆汁等无法按正常速率通过十二指肠进行消化,继而会导致患者就餐后出现反胃、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不良反应。

另一方面,胰腺在食物消化分解利用过程中可以吸收脂溶性维生素,一旦其出现故障,脂溶性物质得不到完全分解便会随大便排泄体外,因此患者大便性状就会发生改变,表面易形成一层油脂薄膜使大便颜色变浅,且呈漂浮片状。

此外,假如大便颜色变黑更加要警惕癌症来袭,这是由于当胰腺出现问题可能导致胰管堵塞,使腹腔压力增加诱发消化道出血,进而出现黑便。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胰腺癌导致的以上症状与胃病导致的极其相似,不好区分。所以即使是就医也会按照胃病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假如患者频繁出现以上症状,且胃镜坚持消化道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此时就要高度怀疑并排除胰腺病变的可能性。

2.上腹部及腰背疼痛

频繁出现上腹部疼痛、背痛就要警惕是否是胰腺癌发出的异常信号了。根据人体解剖图我们可以知道胰腺位于上腹部,胃的正后方,与胆管相连。

当胰腺发生病变,常会造成胆管、胰管的堵塞,胆汁排泄不畅易引起胆囊内压力过大,因此就会出现腹部不适及疼痛。

但由于其与胃部相近,交感神经分布支配交叉点较多,胰腺病变所引发的疼痛往往被误以为胃痛,其实两者的痛感还是有区别的。

胃部疾病所引发的疼痛会因病灶不同痛感也不同,比如胃溃疡可能引发的是胃部灼烧感,而胃痉挛则会产生针刺、绞痛等;但胰腺病变所引起的痛感常见于上腹部,多为阵发性或是持续性的加重钝痛、绞痛,还会伴随腹部肿胀、恶心、呕吐等。

同时胰腺癌所引起的疼痛还会随着体位的变化而改变,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体内的肿瘤病变会侵犯腹腔神经丛,继而使痛感由上腹部向周围部位辐射,造成腰背部持续性的疼痛。

而且区别于腰肌劳损所造成的腰酸背痛,癌细胞所引起的疼痛多表现为夜间疼痛加剧,且平躺或仰卧姿势疼痛更加剧烈,坐着、蹲着或是走动时疼痛反而会减轻。

3.突发糖尿病,体重明显减轻

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胰腺癌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病史,这是由于胰腺的内分泌腺体功能主要就是用来分泌胰岛素以达到调节血糖的作用。

当胰腺出现病变则会导致血糖调节功能紊乱,继而诱发糖尿病的发生。

而对于一些新发的糖尿病患者(临床上指近三年确诊的患者)并没有出现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即使是短期内的体重明显减轻也会被误以为是糖尿病所致,所以经常会被患者及医务人员忽视胰腺问题。

研究显示,与健康人群相比,在无家族史或是肥胖史的情况下,无缘由出现糖尿病和体重减轻的人群,胰腺癌患病风险更高,在新发糖尿病患者中如出现体重急速下降7斤以上,患癌风险将增加约7倍,而如果是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群体,患癌风险将更高。因此,对于高龄及新发糖尿病患者,在无诱因情况下近期出现体重明显减轻,那么就要高度警惕胰腺癌患病风险。

4.成人*疸

提到*疸,多数人会与其与新生儿或是肝病关联,新生儿出生后的*疸多是生理性的十天左右会消退,而“*疸肝炎”更是深入人心,这就使得胰腺病变造成的*疸往往被大家所忽视。

临床上将成人*疸主要分为三大类,即胆管阻塞所引起的梗阻性病变、肝脏细胞受到损伤所引起的肝性病变以及红细胞异常增多所引起的溶血性病变,而胰腺癌所诱发的*疸多与前两种相关。

首先,胰腺出现病变,特别是与胆管相连接的胰头部的癌变会浸润或是挤压胆管,造成胆汁无法正常进入肠道,而积聚过多的胆汁导致压力增大,其中的胆红素等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流入血液中,最终导致*疸的出现。

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呈*色、大小便呈浓茶色等,由于是由于梗阻造成的,所以其表现出的症状在病灶得不到抑制的情况下只会随着癌变的进展越来越严重。

其次,胰腺癌在晚期与其他癌症一样都会发展转移,当癌组织侵犯到肝脏会导致健康肝组织的减少,继而影响胆红素的正常运作,造成大量胆红素的堆积,同样也会出现肝性*疸,但此时由于已造成多器官衰竭,在治疗方面可用的手段已经很少。

面对如此凶险又善于伪装的胰腺癌,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及早预防则可大大降低患癌几率,所以假如身体出现以上四个异常信号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就医才是最好的选择。

目前最常用的包括b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清晰判断是否出现病变。

三级预防:积极治疗

对于胰腺癌来说,所谓的三级防护主要是减少疾病不良作用,防止其进一步的恶化,以对症治疗为主。

由于胰腺癌变细胞具有高度侵袭性,一旦感染其会迅速生长向胆管、十二指肠、血管、胃、肝、肾、肺等组织侵润;同时它枝叶繁多,各自为营,所以在对症治疗上往往顾此失彼。

多项临床研究发现胰腺癌细胞具有化疗耐药性且在化疗后会加速复制生长,同时对其放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其分子机制很复杂,无数医学研究者在此领域耕耘多载,但目前攻克此难题的依然寥寥。

而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一些基因检测精准治疗等手段在多国进行研究,虽临床意义仍不明确,但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一难题必将被攻克,期待这天早日到来。

总而言之,胰腺癌是目前发现的性质最为恶劣的癌症,不但侵袭性强而且预后差,5年生存率极低,而且目前对于其的有效治疗仍为难题,所以早预防、早发现至关重要。

首先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家族遗传史、糖尿病史、胰腺炎病史、长期暴露有害环境、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人群)要提高警惕,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胰腺癌筛查;其次生活中出现严重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并向腰背部辐射、在无任何诱因情况下确诊糖尿病并伴随体重明显减轻、出现*疸这四类身体异常,同样不要大意,在进行相关疾病治疗后得不到明显病情改善的情况下,建议进行胰腺癌筛查。

参考文献:

[1]李凤茹,and江华."胰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分析."国际消化病杂志33.5():4.

[2]唐雅薪."胰腺癌的症状和护理方法."特别健康年18期,页().

[3]丁雷,and张平."胰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8():3.

[4]龙辉,and刘群."胰腺癌与糖尿病相关性分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8.7():4.

1
查看完整版本: 胰腺癌发生后,身体会发有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