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脾虚是脾气不足、脾阳虚、脾不统血等疾病,脾虚、脾阳虚是最常见的脏腑辨证。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生理因素、疾病因素、生活方式因素都是影响因素的重要因素。因其临床特点不同,其治疗方法及药物亦不尽相同。在疾病早期,应该积极治疗。
01患上这种疾病的患者,其患病的病因需要多方了解
(一)概要
中医认为,脾是后天的基础。脾虚是由饮食、生理、疾病、生活方式等因素造成的,从而造成脾虚的运化、上行和统血功能紊乱。
(二)根本原因
1、饮食方面的因素
(1)暴饮暴食、不规律的饮食都会对脾脏造成影响,从而造成脾虚。
(2)过量的饮食容易伤脾、伤阳、伤寒,从而削弱中焦阳气的调和作用,造成阳虚。
2、生活习惯
如果是过度地劳累,会让人的血液不断地流失,让人的脾脏得不到足够的滋养,从而出现脾虚。
3、心理素质
长时间沉思,情绪低落,会影响胃口,脾虚。
4、生理学要素
(1)先天原因:部分病人生来就是身体虚弱,或者是脾虚。
(2)年纪:年纪越大,体质越差,气血越少,导致脾虚。
5、病态因子
(1)若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久泻,则会造成脾虚之气沉。
(2)久病,邪气消减,身体衰弱,故有正气。
6、其他
妊娠、分娩过多、产后疏于照顾,都会对脾胃造成损害,从而造成清阳下陷,从而造成脾虚气陷。
02患上这种疾病的患者,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一)概要
脾虚的症状有饮食减少、腹胀、腹胀、内脏下垂、大便稀薄、慢性出血等。但因其证候的不同,其临床特征也不尽相同。
(二)典型征象
1、脾气虚的症状
病人的症状以食欲减退、食欲减退、腹部胀气、腹泻等症状为主。精疲力尽、四肢疲乏、身体浮肿、消瘦、肥胖、脸色惨白、舌质薄、脉象弱。
2、脾虚气滞
临床表现以头晕、腹胀为主,饮食后尤甚。小便若有若米色,或大便次数多,甚或内脏下垂,或脱肛,子宫下垂。精疲力尽、气短、疲乏无力、脸色惨白、食欲减退、舌质浅、脉象迟缓。
3、脾阳虚
临床上以持续的腹部疼痛为主,如温热、喜食、小腹胀、大便稀薄或全身充血。四肢冰凉、四肢浮肿、白带薄、尿量少、舌质薄或有牙印、舌质滑、脉沉、脉弱。
4、脾不通血
女性的临床症状有呕吐、出血、尿血、肌衄、鼻衄、鼻出血、月经过多、崩漏等。少食、便溏、乏力、气短、面色*、舌苔薄、脉沉。
(三)并发症
脾虚久了,就会对身体的其他器官造成影响,从而造成身体虚弱。
03患上疾病的患者,应该如何进行检查治疗,值得我们注意
(一)预计检查
除了望、闻、查、血常规、幽门螺杆菌检查、大便检查+隐血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检查、细胞学检查检查、胃镜检查、肠镜检查等。
1、观察
包括患者身体的神、色、形、头、面、颈、身、舌苔的变化。
2、听觉和听觉
通过听诊,可以辨别病人的语音、呼吸、气流、混浊、急促、呕吐、肠鸣等器官病变的异常声响,以此来判断病情的严重性。
3、就诊
这包括体温冷热,饮食口味,睡眠饮食等。
4、脉象与触诊
主要是通过脉诊来确定是否与脾虚证相吻合。
(二)化学检验
1、血液检查
掌握血液状况,查明原因,例如胃肠道出血、贫血等。
2、检查幽门螺杆菌
要知道自己有没有乙肝病*感染。
3、便常规+隐血检测
检查病人有无消化道出血。
(三)X线成像
1、X光摄影
X线造影有助于确定胃肠疾病的发生。
2、超声波检测
3、其他
CT,MRI及影像学有助于医师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腹部及骨盆的情况。
(四)病理学检验
有些病人需要做相应的细胞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肿瘤。
04患病的患者,除了需要及时的治疗,良好的护理也很重要
(一)概要
正确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疗效,减轻或控制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二)精神治疗
脾虚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脾虚病人常因长期患病而忧心忡忡,其病症多有因果关系,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平时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下来,缓解一下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多参与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三)生活操守
1、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抽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2、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消化能力,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四)膳食调养
1、概述
要有规律的饮食,定时定量,不要吃得过多,减少肠胃的负担。卡路里摄取量不够的话,可以与瘦肉搭配。食品要细,碎,软,烂。烹饪方法有蒸,煮,炖。不要在饭前动脑子,专心吃饭,吃完饭就可以了。
2、食谱推荐
食物以精、细、软为主,如山药、萝卜、红薯、南瓜等。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粳米、山药等材料,清洗干净后一起熬粥。
3、食物禁忌
(1)不要吃冷饮、冰淇淋等。
(2)不要吃螃蟹、螺蛳、蚌肉、柿子、甘蔗、香蕉等寒性食品。
(3)忌吃荞麦、山楂、香菜等益气养性的食品。
结语:脾虚与否与体质强弱、病因能否解决、治疗和护理是否及时正确密切相关。脾虚的人会出现饮食减少、腹胀、浮肿、内脏下垂、大便稀溏、慢性出血等症状。长期的脾虚,会对身体的其他器官造成影响,从而出现虚弱的情况。一般情况下,病情较轻的病人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一旦病情加重,长期不治,甚至是没有彻底的治疗,形成了一种慢性的病态,那就是不可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