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医院成为嘉定区封控、管控区居民及密接医院。截至目前,共接收多名紧急就医患者,收治多名住院患者,出院66人,完成各类手术、穿刺、介入等操作多例,其中不少是急危重症患者。
防疫救治如何两手抓?
疫情下,来自封控、管控区的居民及密接人员,无疑是有一定风险的,如何满足这部分病人的就医需求,又保证防疫安全呢?医院将医院分为两个片区,医护人员分为两个班制。一部分医护人员身穿“大白”进入封控病区,开展救治,另一部分医护人员则在清洁区,进行常规治疗,避免交叉感染。但由于只有部分医护人员进入封控病区,患者的疾病又涵盖各个科室,医护人员、专家不能“碰头”怎么办?医院副院长田源介绍,医院启用智慧医疗中心,通过5G技术进行远程视频会诊,弥补短板。65岁的葛老伯是封控区居民,因口齿不清、行动不便,并伴有其他基础性疾病,被收治到医院病房。由于起初病因诊断不清,医院在智慧医疗中心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老伯,脚抬起来,然后再放到另一个脚的膝盖上。”“老伯,走路不扶着你,自己能走吗?”现场,医院嘉定分院(医院)和医院肿瘤科、消化内科、急诊等多位科室主任专家,与在病房里查房的“大白”、病人,进行远程视频会诊。5G技术不仅能实时视频连线,还能同步调阅影像资料、实时读片、诊断,会诊信息会同步上传。田源告诉记者,该医院、医院连线,解决危重病人患者的抢救和疑难病例会诊。“疫情期间,我们已完成急性脑梗死、脑出血、脓*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糖尿病高渗昏迷、消化道大出血等10余例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田源说。
18个新生命在封控病房诞生
“产房,赶快准备,有个孕妇快要生了,在来的路上。”4月29日,医院接到区卫健委调度平台的消息,一名来自封控小区产妇即将临盆。“孕妇没有核酸报告,妇产科三级防护服准备!”接到指令后,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立马起身穿上防护服进入产房,提前进行术前准备工作。“三级防护会增加手术的难度,比如我们戴三层手套,手的触感会变弱,给缝针带来了一定难度。接生过程中,我们经常要为产妇加油、鼓劲,隔离病房又不能开空调,有时会感到闷热、透不过气,一场手术下来感觉精疲力尽。”妇产科护士长张丽红说。2小时后,产房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声,8斤重的男孩顺利出生,母子平安。接着,张丽红和同事为婴儿进行体格检查、两病筛查,发现异常再通知儿科。当医护人员脱下防护装备,双手已经发白发皱,面部也压出了印痕。自4月18日起,医院隔离病房共诞生了18个新生命,背后是张丽红和同事24小时的驻守。
不计代价抢救患者
“小伙子你醒醒。”4月25日,25岁的患者小林因消化道大出血被送到医院,由于出血量很大,来医院时已处于休克状态。“有严重贫血,且血小板低到了正常值的三分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陆敏说,当时患者也没有核酸报告,但情况紧急,医护人员立即穿好三级防护,进行急诊胃镜等一系列检查,明确出血的病因。“患者来自封控区,并且没有核酸报告,是有一定风险的,而内镜检查暴露面又很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风险。但是病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时间就是生命,一定要止住出血。”陆敏说。经检查,小林患的是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是此类疾病的并发症。经过治疗,小林的消化道出血得到了有效控制,血小板也恢复了正常,将于近日出院。陆敏表示,为了做到防疫、抢救两不误,医院制定了封控区患者急诊消化内镜的诊疗流程,在人员防护、环境消杀、患者通道、内镜洗消等方面制定了严格详细的制度。据了解,为满足封控、管控区居民就医需求,医院已经建立调度平台,上接区卫健委,下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每天完成约单来自封控、管控区患者的接单、诊疗、住院、转运。
来源:上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