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民间素有“小暑过,一日热三分”之说,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侯,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是指小暑节气之后,凉风习习的日子悄然远去。所有的风都是“温风”,天地间如蒸笼般,风吹在身上令人不爽。
●二候蟋蟀居宇
也有的地方写作蟋蟀居壁,是一样的意思。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三候鹰始鸷,这是说再往后五天,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民间小暑有“食新”、“吃藕”的习俗,今天我院脾胃病科专家和大家谈谈。
小暑食“新”
小暑“食新”,简而言之,就是在小暑时节去吃新米,所谓新米,指的是农民新收割的稻米,因此,“食新”,也表达了一种对最早一轮谷物收获的感恩,中国社会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食新”、“祭祀五谷大神”等习俗。“食新”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表示对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米是我们饭桌上经常吃的谷物,米有很多其他的名字,如稻米、白米、粳米等。医圣张仲景的著名解热退烧的经典名方《白虎汤》中就有使用大米,白虎汤的成分有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粳米就是大米。古籍《名医别录》记载,粳米主益气、止烦、止泻。有脾胃气虚、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症状的朋友可以适当多吃大米粥。
新米是人体营养的重要补给。刚碾出的新米,保留了部分皮层和胚芽,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维生素B、矿物质、氨基酸和膳食纤维,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补中益气、滋阴润肺、健脾和胃、除烦渴的作用。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道:粥美尝新米,袍温换故绵。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新米煮粥服用。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皮肤干燥等不适。用新米煮出的米饭,晶莹有光泽,吃起来黏糯Q弹,略有回甘;用新米熬出来的粥,清透润滑,冷却后的粥上面还会漂浮着有富含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米油。
小暑吃藕
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早在清朝,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因与“偶”同音,故民俗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又因其出污泥而不染,与荷花同作为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
南方地区有小暑吃蜜汁藕的习惯,将鲜藕用小火煨烂后,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当凉菜吃,也可以把藕切成薄片,用开水焯一下,加醋等凉拌。还可以把藕和排骨一起清炖。
中医认为,莲藕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热病烦渴,吐衄血,下血。生莲藕甘寒,熟莲藕甘温。生用能清热凉血,熟用则补心益胃。
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吃。莲藕味甘多汁,可滋阴、清热、祛火,是热病津亏口渴患者的理想食材。莲藕含有鞣质,有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常食莲藕可益气生肌抗衰老。
老弱妇孺、体弱多病者尤宜适合吃藕,适宜高热病人、吐血者、高血压、肝病、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多食用。然而藕性偏凉,产妇不宜过早食用;藕性寒,生吃清脆爽口,脾胃消化功能低下、大便溏泄者不宜生吃。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两道“食新”、“吃藕”的药膳。
山药枸杞粥
准备食材:大米克,山药克,枸杞50克,白糖适量。
具体做法:大米放入清水中淘洗干净,一般淘洗2遍即可;枸杞也放入清水中清洗干净,然后加入少许清水浸泡。山药清洗干净后削去外皮,切成小块备用。将大米、山药和枸杞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先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熬煮30分钟,汤汁浓稠即成。
专家点评:新米具有补脾作用,山药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效,枸杞有养肝、滋肾、润肺的作用,适合暑多夹湿,湿多困脾的人食用,以新米熬煮的山药枸杞粥填饱肚子的同时可以健脾益精。
莲藕花生排骨汤
准备食材:莲藕两大节,花生克,排骨克
具体做法:将排骨放入凉水中,加入姜片、葱段、料酒,开火焯水,水开后,上面一层浮沫,将排骨捞出。莲藕洗净后切成小块,将焯水后的排骨、莲藕、花生冷水下锅,加姜片2-3片去肉膻味,熬煮40分钟左右至花生绵软、莲藕软糯的程度即可享用。
准备食材:煮熟的莲藕褪掉了凉性,有健脾开胃,补中益血的作用等,是很不错的食材。《滇南本草图说》有记载,“莲藕补中益气,盐水煮食养肺。”一般传统的做法是莲藕花生煲排骨、筒骨、猪蹄、鸡爪等。小暑食用该汤可以健脾开胃益气,为炎炎夏日食欲不振打开一道小窗。
专家介绍
陈冠林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院*委书记,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名老中医周福生教授),国家自然基金委、广东省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留学澳大利亚Wollon.Uni获硕士学位,受聘广东留学人员联谊会广东欧美同学会理事,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分会常委。
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口腔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等)。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二上午二楼名医诊区、周四上午二楼内科3诊室
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