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文汇网」
“挂了一个号就有这么多专家看诊,很快就明确了诊断,只做了一个微创手术就好了,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医院,61岁的吕先生被多个专家团团“围”住,原因为何?
近一年来,吕先生反复出现黑便且伴有全身乏力,曾多次就诊于外院,初次诊断为消化道出血、贫血,但经多次胃肠镜及腹部CT等检查均未明确出血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支持治疗后有所好转,便出院回了家。
可回家后,吕先生黑便及乏力的症状仍反复出现,最近两月,他症状再次加医院就诊。彼时,吕先生的血红蛋白仅48g/L,病情危急,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了解患者病情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胥明考虑其可能是小肠病变引起消化道出血。
由于小肠病变比较隐匿,常规检查很难发现,胥明对吕先生行胶囊内镜检查,果然,发现了空肠上段的肿瘤。一系列检查后,明确出血元凶确实为空肠上段肿瘤。至此,困扰吕先生近一年的谜团终于浮出水面。
医院多学科团队会诊模式立即启动,经消化内科、普外科、肿瘤科、放射科、病理科等专家讨论,基本考虑这是一例位于空肠上段的小肠间质瘤伴出血,需尽早实施手术切除治疗。
经完善术前准备后,普外三科主任项洪刚、副主任医师俞士勇、医师徐义*团队在麻醉科的支持下,利用单孔腹腔镜技术历时1小时便成功完成肿瘤切除。在微创治疗的理念下,利用单孔腹腔镜技术,手术仅由脐部1个2厘米小切口就顺利完成,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较大创伤,术后切口出非常之隐蔽。
术后,吕先生身体状况很快恢复平稳,顺利出院。
医院病理科诊断,吕先生明确为低危型小肠间质瘤。肿瘤科主任徐光如表示,由于治疗及时,吕先生术后无需服用肿瘤靶向药物,仅需随访即可。
据悉,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其CD、CD34表达可呈阳性。
GIST大部分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无特异临床表现,胃肠道出血是最常见症状。消化内镜及影像学是主要诊断方法,其治疗需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
作者:徐义*姚瑶
编辑:*琰
图源:院方供图